-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忠”德思想的本义及社会实践参考
“忠”德思想的本义及社会实践
汉中行政部 杨森
“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忠”、“孝”有被人误解的成分,特别是当下很多人耻于谈“忠”、羞于说“孝”,以自我为中心,将世故圆滑、阿谀奉承当成是有本事。就是提说忠、孝,也只是当成一种标签,借以标榜,说行不一,心口相悖。
一、“忠”是什么,何为“孝”?
“忠”是一种道德现象,贯穿于人们的道德感情和道德实践之中,同时也是人们的一种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其原意是真心诚意,尽心竭力,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其基本内容是无私奉献,体现为一种“公”:大公无私、公忠体国。“孝”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私德”,是个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好品德,更多地体现为顺从和秩序。有人这么打比方,解释“孝”。儿子出门办事,临走时父亲有交待,儿子在外办事时就会时刻想着父亲的交待,总想着按父亲的意思去办事,这就是“孝”。
二、“忠”德思想的历史沿革。
忠和孝同时源于君臣关系尚未完全形成的虞舜时代,在夏代得以充分发展,是氏族部落领袖的道德品质,是他们对于普通民众的道德义务,随后才成为对所有人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规范。《礼记·表记》中说虞帝“君天下,生无私,死不厚其子,子民如父母,有憯怛之爱,有忠利之教。亲而尊,安而敬,威而爱,富而有礼,惠而能散,尊仁畏义。耻费轻实,忠而不犯,义而顺,文而静,宽而有辨。”礼赞大禹“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九杂天下之川,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而形劳天下”。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忠是“指君主官吏尽忠于民而言”,“上思利民、教人以善即为忠”。
从战国后期开始,特别是汉代以后,“忠”几乎成为“忠于君”的专门概念,是臣下对君主的主要道德规范了。“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君虽非君,臣不敢不臣。”、“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是那个时代关于“忠”的要求。虽然有理智的思想家提出“教君、导君为善方是忠,保位固宠,逢君之恶不是忠”,但潮流如此,难以扭转。特别是到了宋代以后,“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成为主流,支配着当时的社会,“忠”实际上成了奴役人民的思想道德教条。
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出现了批判和声讨“忠”的思潮。谭嗣同批评其“尤为黑暗否塞”,陈独秀将其斥之为“奴隶道德”。但也有许多清醒的思想家认识到“忠”的合理因素,认为不应当全面否定,而是要进行必要的改造。孙中山先生指出:“现在说忠于君固然是不可以,说忠于民是可不可以呢?忠于事又是可不可以呢?我们做一件事,总要始终不渝,做到成功,如果做不成功,就是把性命去牺牲,亦所不惜,这便是忠。”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指出:“夏时所尚之忠,非专指臣民尽心事上,更非专指见危授命。第谓居职任事者,当尽心竭力求利于人而已。人人求利于人而不自恤其私,则牺牲主义、劳动主义、互助主义悉赅括于其中,而国家社会之幸福,自由此而蒸蒸日进矣。”
由此可以看出,“忠”德思想主旨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由最初的美好美德演变成奴役人的道德工具。这不是“忠”的过错,是施于者的私心在作祟。但“忠”的合理成分一直有人在坚守、在发扬光大。
三、“忠”德思想的社会示范作用。
“忠”德思想首先表现为社会之教之先,“先忠者何?行之本也”,任何社会实践必须以“忠”为先导。正是由于“忠”能够至公无私,是人类各种美德的基础,是道德的核心。“天无私,四时行;地无私,万物生;人无私,大亨贞。”这是“忠”的至大至公。
人们所崇尚的“仁、智、勇”三德,是以“忠”为前提,有了“忠”,“三德”的实施和作用才能得以保障;离开了它,一切都是空的。“忠而能仁,则国德彰;忠而能智,则国政举;忠而能勇,则国难靖。故虽有其能,必由忠而成也。仁而不忠,则私其恩;知而不忠,则文其诈;勇而不忠,则易其乱。是虽有其能,以不忠而败也。”“忠”的地位和价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具体体现,任何美德都需要“忠”作保障,“忠”使人们的各种美德更充实、更光彩。“为国之本,何莫由忠?”,任何人从事任何职业,都要一生追求和实践“忠”。
关于“忠”的词汇很多,试举例一些。诸如“忠实、忠诚、忠信、忠孝、忠一、忠纯、忠贞、忠介、忠正、忠方、忠允、忠良、忠恪、忠勇、忠耿、忠刚、忠劲、忠能、忠敏、忠顺、忠和、忠敦、忠善、忠爱、忠勤、忠劳、忠恕、忠廉、忠贤、忠毅、忠谨、忠梗、忠蹇”等等,还可以举出很多。这更进一步说明,人们是非常推崇和认可“忠”的道德价值和作用的。
人为什么要“忠”?第一,世界上有很多真、善、美,有很多伟大的事物、现象和人物,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需要也值得人们去“忠”。个人的理想信念,事业与单位,道德价值理念,需要投入全部的精力身心,至死不渝地去仰慕、去维护、去追求。第二,对于世间的真、善、美和诸多的伟大事物、现象和人物的仰慕、维护、追求,能够端正和增强个人的思想认识,指导人们进行正确的行动。仰慕、维护和追求,不会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