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细菌感染与免疫.ppt
感 染 内容: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细菌的致病作用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医院感染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一、正常菌群及其分布 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菌群失调(flora disequilibrium) 寄生在正常人体某个部位的正常菌群,各菌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称为菌群失调。由此产生的疾病称为菌群失调症。 菌群失调的重要原因是滥用抗生素 黏附素 黏附素:菌毛、外膜蛋白、脂磷壁酸 婴幼儿破伤风 第三节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1)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 人类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御致病菌等抗原的功能。 (2)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与致病菌及其毒性代谢产物等抗原分子接触后产生的一系列免疫防御功能。 (1)无特异性,又称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2)同种系不同个体都有,可遗传。 (3)出生时即具备,担负“第一道防线”作用。 (4)再次接触性同致病菌或抗原时,其功能不会增减。 (1)特异性强,又称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2)不能遗传给后代,感染后10~14天形成。 (3)再次接触性同致病菌或抗原时,免疫强度可增加。 微生物引起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and communicable diseases) 传染源(host of transmission) 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 易感人群(herd of transmission) 1.经水传播 1)病例地区分布与水源污染范围相一致 2)水源被一次性污染,呈单峰发病 3)有水源被污染的证据,经消毒或停止该水源则经一个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后停自发病。 发病患者均有进食共同食物史或在同一食堂用餐, 引起食物型爆发(food-borne outbreak)。 可从污染食物中分离出病原菌 间接接触 (经脏手)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 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 当机体的免疫力与病原菌毒力暂时处于平衡状态时,病源菌潜伏在某些组织中,不表现除明显的临床症状。一但机体免疫力下降,病原菌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导致疾病的复发。 带菌状态(carrier state) 当机体的免疫力与病原菌毒力暂时处于平衡状态时,病源菌潜伏在某些组织中,不表现除明显的临床症状。一但机体免疫力下降,病原菌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导致疾病的复发。 各系统医院感染及病原体 1.菌血症和下呼吸道感染,病死率高。以G- 菌为主,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为常见。G+菌如金黄色葡萄球 菌、肺炎链球菌等仍常见。 2.泌尿系统感染,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 胞菌、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为 常见。 3.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及烧伤感染,以金黄 色葡萄球菌为主,化脓链球菌、大肠埃 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也常见。 4.胃肠道感染以肠杆菌、肠球菌、沙门菌、轮状病毒等常见。 (二)诊疗技术及侵入性检查与治疗 1.诊疗技术 (1)器官移植 (2)血液透析和腹透 2.侵入性(介入性)检查与治疗 (1)侵入性检查 (2)侵入性治疗 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 使用化学消毒剂要坚持“六要”: ①要取足量的消毒剂(保证浓度); ②配制溶液时,水的用量要正确; ③要用清洁容器盛放消毒液(防止污染); ④消毒物品在消毒前要尽量除去污染; ⑤要使用新鲜配制的消毒液; ⑥牢记使用不细心,能传播感染后果严重。 要求医护工作人员必须坚持操作前后洗手,使手表面菌丛降低到1/1000,大多数情况足以防止经手的交叉感染。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洗手后还必须消毒: ①被大量细菌污染,仅洗手达不到避免交叉感染的要求; ②水龙头、水池、肥皂、工作服可能同时被大量细菌污染者,手接触有高度致病性的微生物时。消毒剂可用70%酒精或碘伏。 (二)隔离预防 1.严格隔离 2.接触隔离 3.呼吸道隔离 4.结核病隔离 5.肠道隔离 6.血液-体液隔离 7.引流物-分泌物预防隔离 The occurrence of infections with regard to location, typ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hotoshop2020平面设计实例教程全套完整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原卷.pdf
- 30题保险理赔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docx VIP
- 2023年成人高考高起专《数学》(理科)真题及答案.pdf VIP
- 2025年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课件.ppt VIP
- 航空煤油安全技术说明书.pdf VIP
- 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预习卡.pdf VIP
- 第一单元 传统工艺制作---劳动预备 课件(共两课时40张PPT).pptx VIP
- 2025年秋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 Happy Holiday 教案教学设计.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