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酸性物质的来源 (一) 食物摄取: 碱性物质主要来源于食物,如柠檬酸和苹果酸的钾盐或钠盐等,故蔬菜和水果称为成碱食物。 一、血液的缓冲作用 各组织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在通过肺呼出之前主要经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缓冲体系缓冲。 四、其他组织细胞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3节 酸碱平衡失调 酸碱平衡失调的类型及某些生化指标的改变 结束 (四)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浆NaHCO3原发性增高引起的。 代谢性碱中毒的特点是:血浆NaHCO3浓度升高,血浆H2CO3浓度也相应升高。 (一)血浆pH值 血浆pH值范围为7.35~7.45,平均为7.40。pH值>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pH值<7.35为失代偿性酸中毒。 (二)血浆二氧化碳分压(PCO2) 血浆PCO2是指物理溶解于血浆的CO2产生的张力,正常范围为4.5~6.0kPa,平均为5.3kPa。 二、酸碱平衡的主要生化诊断指标 SB: AB: AB是指在隔绝空气测得血浆的真实[NaHCO3]。 SB: 排除呼吸性 因素影响,反映代谢性因素 AB: 未排除呼吸性因素,受呼吸+代谢影响 AB-SB: 反映呼吸因素影响 正常人 AB=SB (三) 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38℃, Hb的氧饱和度: 100%, PCO2: 5.32kPa 标准条件 SB是在标准条件下测得的血浆的[NaHCO3] 。 定义 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碱性物质的总和, 即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总和 (四) 缓冲碱 (Buffer Base, BB) 全血BB= [HCO3_] +[Pr-]+[HPO42-]+[Hb- ]+[HbO2- ] 血浆BB= [HCO3_] +[Pr-]+[HPO42-] 参考值: 全血BB 45~52mmol/L 不受PCO2影响 血浆BB 42 mmol/L BB↓ 代谢性酸中毒 BB↑ 代谢性碱中毒 意义: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 * * 第十八章 酸碱平衡(Acid-Base Balance) 酸碱平衡是指: 机体通过各种调节机制处理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含量与比例,使体液的pH值恒定在一定范围内的过程。 酸碱平衡调节方式: 体液的缓冲作用 肺对CO2呼出的调节 肾对H+或NH4+排出的调节 第一节 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 在化学反应中,凡能释放出H+的化学物质称为酸,如HCl、H2SO4、H2CO3、NH4+等;反之,凡能接受H+的化学物质称为碱,如OH-、NH3、 HCO3-等。 一个酸总是与相应的碱形成一个共轭体系,如H2CO3 H+ + HCO3-等。 (一)挥发性酸(碳酸) 碳酸随血液循环运至肺部后又重新分解成CO2并呼出体外,故称为挥发酸,是体内酸的主要来源 三大物质在体内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无机酸(硫酸、磷酸)和有机酸(乳酸、丙酮酸、乙酰乙酸、?-羟丁酸等),因这些酸性物质不能由肺呼出,必须经肾随尿排出体外,故称之为非挥发性酸或固定酸 (二)非挥发性酸(固定酸) 二、碱性物质的来源 (二)体内产生 机体在物质代谢过程中还可产生少量的碱性物质,如氨基酸在体内分解代谢产生的NH3及胺类物质等。 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多于碱性物质,故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以对酸的调节为主。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1.血浆中的缓冲体系 NaHCO3 Na2HPO4 Na-Pr H2CO3 NaH2PO4 H-Pr (Pr:血浆蛋白) 2.红细胞中的缓冲体系 KHCO3 K2HPO4 K-Hb K-HbO2 H2CO3 KH2PO4 H-Hb H-HbO2 (Hb:血红蛋白 HbO2:氧合血红蛋白) (一) 血液的缓冲体系 (二)血液对酸碱性物质的缓冲机制 (1)抗酸能力强 血浆[HCO3_]/H2CO3]缓冲对 最为重要的原因 一定程度上[HCO3_]可代表血浆对固定酸的缓冲能力,故称碱储。 (2)血浆pH主要取决于此缓冲对比值 (3)易受肺与肾的调节 血浆pH的确定: 根据Henderson-Haselbach方程式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