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全生产知识培训PPT课件1解读
烟气的控制 防烟分隔——建筑物中的墙壁,隔板,楼板等可作为防烟分隔。 非火源区的烟气稀释(烟气净化,烟气置换)——如开门使烟气泄漏到另一个房间。 加压控制——利用风机在烟气分隔物两侧造成压差,从而控制烟气流动。 烟气的控制 空气流——在大火已被抑制或燃料已被控制的少数情况下可采用,一般不宜采用(地铁或隧道)。 浮力——采用风机驱动或自燃通风系统,利用热烟气的浮力机制排烟。 爆炸基本概念 (一)爆炸及其分类 (二)化学性爆炸的物质 (三)爆炸极限 (四)粉尘爆炸 (五)爆炸的危害 (六)燃烧和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的关系 火灾特点 普遍性 突发性 多发性 反复性 多变性 四川南充特大火灾 2002年3月1日凌晨3时许,四川省南充市市区的府街小食品批发市场发生特大火灾,造成19人死亡,21人受伤。批发市场2000平方米营业房、近1000万元商品化为灰烬。 火灾的分类(Ⅰ) 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100万元以上 重大火灾:死亡2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户3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30万元以上 一般火灾:不具有前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 按火灾损害程度分类 火灾的分类(Ⅱ)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塑料制品、化学纤维等火灾 B类火灾:指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物质的火灾。如汽油、柴油、酒精、植物油、变压器油、各种溶剂、沥青、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氢气、沼气、氨气、一氧化碳等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铝、镁、铝合金等火灾 按着火物质分类 禁止标志 指示标志 指示标志 警告标志 成人胸外心脏按压法 双臂形成一直线,与患者胸部垂直 用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压4-5厘米 手掌根部始终紧贴胸部,放松不离位 下压和放松时间为1:1 每分钟按压80~100次 吹气与挤压比例为30:2 以掌根按压 双手掌根重叠 手指互扣翘起 每次按压後必须放松 掌根不得离开胸部 双肩前倾至患者胸部正上方 腰挺直 手肘伸直 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昏迷变浅,出现各种反射。 体出现无意识的挣扎动作。 自主呼吸逐渐恢复, 触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 面色转为红润。 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恢复。 心肺复苏可以终止的条件 伤病员已经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有专业医务人员接替抢救 医务人员确定被救者已经死亡 有效连续抢救超过30分钟 如果心肺复苏成功… 可将伤病员翻成侧卧位,防止口腔内分泌物或呕吐物堵塞气道 儿童CPR 单手按压 2. 下压深度 3.吹气与挤压比例为30:24. 每分钟按压100次 100次 30:2 婴儿CPR 测量脉搏 肱动脉 2.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下压深度 吹气与挤压比例为30:24. 每分钟按压100次 3. 心脏按摩 两指压 两乳连线中点下一指 100次 成人心肺复苏术中, 4 ~ 5 公分 胸部按压的深度是? 成人心肺复苏术中, 100下/分钟 胸部按压的速率是? 成人心肺复苏术中, 30 : 2 胸部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率? 畅通呼吸道的正确做法是? 压额头抬下巴 执行心肺复苏术的一般原则是 (A) (A)先求救,再急救 (B)先急救,再求救 那些情况是先急救,再求救? 溺水 中毒 外伤 呼吸停止 8岁以下的患者 如何观察患者有无循环征象? 无意识 无呼吸 皮肤黏膜发绀 心肺复苏术 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 气管异物梗塞急救 毒蛇咬伤急救 火灾事故应急自救与现场救护 第一节 概述 火灾特点 火灾的分类及成因 火灾的危害 第二节 火灾逃生与自救 灭火 逃生 火灾现场救护 消防法律法规常识 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998年9月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 旨在: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防火安全责任制 消防法有关条例(Ⅰ) 消防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第2条) 任何单位、个人都有消防工作义务。 (第5条) 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必须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 (第13条) 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乘坐交通工具;?储存可燃物资仓库的管理,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的规定。 (第17条) 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 (第32条) 消防法有关条例(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