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是_“恒先”还是“极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是“恆先”還是“極先”?( 裘錫圭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srcshow.asp?src_id=806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所收的〈亙先〉,是一篇專門論述宇宙生成和人事之起的、富有哲學意味的文章,一經發表就引起了學者們的熱心關注和熱烈討論。熟悉楚簡的人都知道,楚簡的“亙”可以用為“亟”。但是在討論中似乎還沒有人明確提出過“亙先”能否讀為“亟(極)先”,“亙先”跟“太極”有沒有語言層面上的關係的問題。我認爲這是一個亟需研究的問題,而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先介紹一下楚簡以“亙”為“亟”的情況。楚簡“亙”字作“”,與《說文》“恆”字古文同形。但楚簡又有在此字下加“心”旁的“恆”字,所以一般引用楚簡,都釋此字為“亙”,釋下加“心”旁的為“恆”。本文亦然。 《郭店楚墓竹簡》所收《老子》簡,甲組有四個“亙”字,分別見於簡6、簡13、簡18的三個,是用為“恆”的;見於簡24“至虛亙也”句的“亙”,則與今本的“極”字相當(見今本第十六章。“亟”、“極”古通);乙組簡2“則莫知其亙”的“亙”,也與今本“極”字相當(見今本第五十九章。本文引用簡文,釋文一般用寬式,如“丌”逕作“其”等,以下不再説明),原整理者已指出:“從此章用韻看,當以作‘極’爲是。” 《郭店楚墓竹簡》所收〈魯穆公問子思〉,屢見“亙/恆稱其君之惡者”語(“稱”上一字,簡1作“恆”,簡3、5、6皆作“亙”)。陳偉先生指出,先秦古書不見“恆稱”,而有“亟稱”、“亟言”,簡文不應釋讀為“恆稱”而應釋讀為“亟稱”,其說甚確。 《郭店楚墓竹簡》所收〈窮達以時〉簡8,舉孫叔敖之事為例時提及地名“思”。陳偉先生指出,“楚簡中寫作‘亙’的字每可讀為‘亟’”,楚地有期思,與孫叔敖“有密切聯繫”,“‘亟’字上古音在職部,期字上古音在之部,讀音相近”(引者按:二字聲母亦近),“思”即“思”,亦即“期思”。其說亦是。包山楚簡地名也有“思”(簡163),或作“亙思”(簡129、130),學者們已據陳説讀為“期思”。 《郭店楚墓竹簡》所收〈緇衣〉簡32有“亙”下加“止”之字: 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以行。 “以行”,《禮記·緇衣》作“禁人以行”。陳偉先生認爲“”所从的“亙”也應視爲“亟”,他說: 鄭玄注(引者按:指上引《禮記·緇衣》句的注):“禁,猶謹也。”从“亟”得聲之字有“”。《說文》:“,急性也。从心,亟聲。一曰謹重貌。”字義與“禁”相關。 這個字似乎也有可能讀為“極”。張富海郭店簡《緇衣》釋文與注釋待刊稿注108解釋“”字說: 陳劍疑讀為“極”。《禮記·表記》:“禮以節之,信以結之,容貌以文之,衣服以移之,朋友以極之,欲民之有壹也。”注:“極,致也。”疏:“朋友相勸勵,以極致於道。” 此說似可從。 楚簡中可能還有其他用為“亟”的“亙”,如上博〈孔子詩論〉簡13“不亦知亙乎”的“亙”,周鳳五先生就認爲應該讀為“極”,訓為“中”。這裏就不多談了。 楚文字中並非沒有“亟”字。在過去發現的楚文字資料中,春秋後期的王子午鼎銘文以及戰國時代的長沙楚帛書和《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篇,各有一個“亟”字。 帛書“亟”字見於甲篇(即以“曰故”開頭的那一篇)第六行“……奠四亟(極)”句。此字上下二橫之間的筆畫磨損得很利害,只有其上端可見。劉信芳先生認爲“就其殘畫分析,無法確證其為‘亟’字,有可能是‘’(恆)字”。從放大圖版看,此字上一橫畫下左部的殘畫,與“亟”字所从“人”形的上端相似的程度,似乎超過與“亙”字所从“夕”形的上端相似的程度,此字本作“亟”的可能性似乎還是比較大的。 不過帛書乙篇卻像是以“亙”為“亟”的。此篇“亙”字三見。第八行有二“亙”字: 寺(時)雨進退,亡(無)又(有)尚(常)亙。恭民未智(知),(以)為則。母(毋)童(動)群民,(以)□三亙…… 第九行有一“亙”字: 建亙襡(屬)民,五正乃明,丌(其)神是享。 第八行的“亡又尚亙”,大家都讀為“無有常恆”,文義很通順。但帛書乙篇的文字多有韻。此文下面一句末字為“則”。從押韻考慮,“尚亙”似當讀為“常極”(“極”、“則”都是職部字)。“極”有準則、法度一類意義(詳後文),在此也可以講通。“三恆”,劉信芳先生以爲“猶三極”,似亦可考慮。關於“建亙屬民”,饒宗頤先生在郭店楚簡出土前發表的一篇文章裏指出,《易繫辭傳》的“太極”,馬王堆帛書本作“大恆”,“故‘建恆’可解為‘建其有極’(引者按:語見《書·洪範》。又按:馬王堆帛書《十大經·觀》81行上亦有“力黑(牧)已布制建極”語。)”。現在根據郭店簡等以“亙”為“亟”的現象,似可直接把“建亙”讀為“建極”(關於“大恆”的問題,後面還會談到)。以上推測若可信或部分可信,以“亙”為“亟”的現象,在楚帛書中便也是存在的。 〈唐虞之道〉既有“亟”字也有“亙”字: □(禪?)而不傳,義亙 簡13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