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_中外文化交流史10-隋唐二.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文化交流史 第八讲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二 ▲◎★ 国际交流学院 郑春明 * 第七讲 隋唐时期的 中外文化交流 二 隋唐时期可以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高潮期。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广泛而深刻得多。 繁荣的唐文化吸收了域外文化的精华而愈益丰富多彩,先进的唐文化传播到东西方各国,推动了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为世界历史的进步和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重点:繁盛的西北陆上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唐律对亚洲国家封建法制的影响;遣隋使、遣唐使与中日文化交流;玄奘与中印文化交流;鉴真与中日文化交流;中国道教的外传及其影响;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传入唐朝;佛教传入西藏及藏传佛教的形成。 难点:繁盛的西北陆上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传入唐朝;佛教传入西藏及藏传佛教的形成。 * 隋唐—高峰期:经济繁荣、文化昌达 时间:公元581- 618-907年,共327年 【概述】:典章制度方面多有建树,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对后世影响深远。文学以唐诗成就最大。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后世影响甚大 。颜真卿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霓裳羽衣舞》等音乐舞蹈,以及众多的石窟艺术,均流传后世。 隋唐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对域外文化既不盲目排斥,也不漫无选择的一律吸收,与七十余个国家保持交往,长安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使节、商贾、学生、僧侣、官员、王孙、艺人汇聚于此。科学技术方面,印刷术和火药两项均出现于这一时期。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为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 * 第七讲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二 四.玄奘、鉴真与中印、中日文化交流 * 四.玄奘、鉴真与中印、中日文化交流 (一)玄奘 与中印文化交流 * 玄奘(602~664),名陈袆,世称唐三藏,意谓其精于经、律、论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洛州 (今河南)人。我国杰出之译经家,法相宗之创始人。世称三藏法师 梵文音译名:摩诃耶那提婆。 梵文拉丁字母写法:Mahāyānadeva,即大乘天。 創立:唯识宗:大乘佛教宗派之一。此宗以彌勒﹑無著﹑世親之學為宗。主張一切現象都是心识所转化发现。只有心识是真實存在,現象是幻有。創立八识說,以第八识阿赖耶识為轮回的主体。此派經由真諦﹑玄奘傳入中國。亦称为法相宗。 * 从丝路取经:历经17年,行程五万里。 玄奘大师所带回的经像舍利等,凡数百件, 其中除佛像及佛舍利150粒之外,共请回佛经梵文原典520夹657部。 口授《大唐西域記》(玄奘 辩机) 该书在佛教史学及古代西域、印度、 中亚、南亚之史地、文化上,乃至于 中西交通史料上,均富有极高之价值, 至堪珍视,故亦甚为欧美日本学者重视。 ▲玄奘大师真身顶骨(一部份)一直 珍藏于南京灵谷寺。 * 据学者统计,从公元3世纪到4世纪,一共有7个和尚从陆路去取经,到了5世纪,有61个人到西天取经,6世纪有14个人,7世纪有56个人,8世纪有32个人。从3世纪到8世纪不断的有高僧离开中土,不顾个人安危长途跋涉到西域去求经。史书上记载的这170个人,其中平安返回的只有43人,大多数人都牺牲了。佛教徒的这种精神是非常坚定的,显示了佛教的感召力,僧侣的追求。 玄奘决定去西天取经,也是真理的追求。宗教不管是否能称得上真理,但是对于教徒信徒来说,他们所追求的就是真理。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从3世纪西天取经的事真实中就能看出 ,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 * 義 淨 唐代高僧,著名佛经翻译家。俗姓张,名文明,唐齐州(今山东济南地区)山庄人。 因慕法显、玄奘之高风,于十四岁出家。 671-689-695:從海路到印度留學, 经历三十余国,前后近25年。 共译抄佛经56部,230卷。为中国古代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著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內法传》 为研究佛教史及中印交流史的重要资料,国外有多种译本 义净(635—713) 四.玄奘、鉴真与中印、中日文化交流 (二)鉴真与中日文化交流 * 六次渡海(742-753):晚年应日之邀東渡,曾五度出海失敗,历经沧桑、顛沛,以至双目失明,但赴日之志未灭。65岁第六次东渡,乘日本第十次遣唐使返回的船只,终于到达日本。 至日本:受詔賜「傳燈大法師」,被尊日本律宗始祖,日本人民誉他为“过海大师”。 將中國文化東傳日本:佛學 、醫學、建築、文學、飲食 鉴真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