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11年度流行语:这人真辫子!(图)
2011-01-05 04:27:00 来源: 济南日报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1911年,革命军给行人剪辫子
编者按
今年是推翻中国封建王朝体制的辛亥革命100周年。10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晃而过。“一晃百年·中国人的1911”栏目旨在探讨100年前人民大众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关注热点和价值观念的演变,撷取1911年发生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以及民风民俗诸层面的鲜为人知的细节,通过以小带大、以点带面的方式,以寓庄于谐、寓繁于简的表现手段,带领读者走进那个特定年代的历史场景,并形成与今日中国社会各个层面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观照。
《时报》刊登流行语
“你这人真辫子”,是1911年流行于中国民间的一句骂人话。“真辫子”,很像今日“很德国”之类的流行语。这类副词直接修饰名词的俗语,很多人都认为是进入21世纪后,由所谓80后、90后们创造的。其实,早在100年前就有这样的说法流行了,“真辫子”即是一例。
为了把“真辫子”的含义解释清楚,当时有人将这句话的含义进行了一番诠释,以《新发起之骂人》为题登在了发行量很大的《时报》上。文章解释道:“(一)辫子者,最无用之物,故骂人辫子,犹骂人饭桶也;(二)辫子者,但有害而无利之物,故骂人辫子,犹骂害人精也;(三)今日国民心中,欲割辫者居多数,将来势必人尽割之而后已,故骂人辫子者,犹骂人杀胚也;(四)辫子之为物尾也,唯禽兽类皆有尾,故骂人辫子,犹骂人禽兽畜生也。”(见1911年5月9日《时报》)由此可见,当年民众对“辫子”的深恶痛绝已成共识。
1911年1月11日,中央资政院第一届常会闭幕。此届常会确实够“长”,从上一年10月3日开幕,一开就是100天。会议一开始,议员罗杰便提出了一份《剪辫易服与世大同》的议案。嗣后,议员周震麟也提出了《剪除辫发改良礼服》的议案。资政院议决时认为:“两案之主旨,皆以中国辫装妨碍运动,朝廷整军经武,非剪除辫发,改制冠服,不足以灿新天下之耳目,改除骄奢之习惯。”从而以大多数议员赞同而获得通过。据当时的报纸报道,此事如一声炸雷,民间闻讯后,大受鼓舞,剪辫者一时风发云涌。酝酿数年的剪辫运动在这一年陡起波澜,蔚成一场遍及大江南北、席卷全国的群众运动。
“猪尾巴”一拖260年
100多年前,全中国的男子除了和尚之外,无不脑瓜后都拖着一条Q形的大辫子。男人的辫子和女人的小脚,是一个世纪以前中国人形体上最为刺眼的特征。不但洋人讥骂中国男人的辫子是“猪尾巴”,就连中国人自己也觉得寒碜。一个叫呤唎的英国人在中国游历后,就曾这样写道:“许多年来,全欧洲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的剃发蓄辫、奇装异服以及女人毁形的脚,长期供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中国的历次大变革,几乎都是从“头”开始的。远的就不说了。1644年6月6日,清军进占北京,意味着一个新王朝的开始。9天之后,顺治皇帝便颁布了震惊全国的“剃发令”,限定京城十日之内、各省自诏令到达十日之内,官军民一律剃发结辫,否则按逆贼论处,格杀勿论。诏令一下,“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恐怖口号便到处流传。中国古人向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祖训,很多人宁可掉脑袋也不剃发,于是,全国各地处处刀光剑影,人头滚滚。接连发生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屠城悲剧,就是这段历史最血腥的注脚。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脖颈架不住钢刀。从那以后,中国男子的头都被刮成了秃瓢,脑后拖着那条象征屈辱的“猪尾巴”,而且这一拖就是260多年。
鲁迅归国又装上假辫子
1840年以后,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中国。不少爱国之士也纷纷提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和文化的思想。此后,一批批青年人千辛万苦出国留学,掀起了近代中国留学的热潮。这些留学生刚到日本时,还都梳着大辫子。鲁迅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春天到日本的,第二年才在拒俄运动的激励下剪掉了辫子。他的好友许寿裳后来回忆:“鲁迅对于辫子受尽痛苦,真是深恶痛绝。大约在姚文甫被剪辫子之后,他剪去了辫子,然后来到我的书屋,脸上微微现着喜悦的表情。我说:‘阿!壁垒一新!’他便用手摸一下自己的头顶,相对一笑。鲁迅为此写下《自题小像》,载于《集外集拾遗》。诗云:‘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为纪念断发而写的。”而许寿裳是1902年到日本后第一天就把辫子剪掉了。革命家邹容则是在赴日的轮船上就剪掉了发辫,扔进了大海。
留学生归国后,带回了剪辫子的风气。不过,剪辫子毕竟是不合法行为,所以遇有科举考试,应试者仍要戴上假发辫。1903年10月16日《大公报》发表“功名心热”报道说:“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发辫……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1908年6月,山东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