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铁道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中南大学
土木09级铁道工程
认识实习报告
班 级:土木0909
学 号:1208091101
姓 名:朱xx
指导老师:娄 x、曾xx、
涂 x、汪 x
一、实习目的:
1. 通过认识实习了解铁道工程专业主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向,了解基本的铁路选线、设计和施工技术工艺;
2. 通过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铁道工程专业的从业环境和现场工作的基本内容,为以后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2010年9月6日至9月7日
三、实习地点:中南大学新校区、长沙市八水厂
四、报告主要内容
1. 对铁道工程的基本认识
铁道工程是指铁路上的各种土木工程设施,同时也指修建铁路各阶段(勘测设计、施工、养护、改建)所运用的技术。铁路工程最初包括与铁路有关的土木(轨道、路基、桥梁、隧道、站场)、机械(机车、车辆)和信号等工程。随着建设的发展和技术的进一步分工,其中一些工程逐渐形成为独立的学科,如机车工程、车辆工程、信号工程;另外一些工程逐渐归入各自的本门学科,如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现在铁路工程一词已仅狭义地指:铁路选线、、和铁路站场及枢纽,其中站场设计在中国和苏联的有关学院虽已归入“运输”专业,但在欧、美各国仍列入“铁路工程”中。站场设计乃是运输与工程两专业人员均需具备的知识,而站场工程则是铁路工程的重要部分。铁路种类的划分
按轨距划分分标准轨距铁路、宽轨铁路和窄轨铁路。按牵引动力划分电力牵引、内燃牵引及蒸汽牵引三种。按铁路的任务和运量划分各国铁路一般分为若干等级,有些国家的铁路分为干线、支线和山区线。中国铁路发展简况
1876年,英商在上海开办公司修筑淞沪铁路,是中国修建铁路的开端,但后被清政府拆除。1881年自唐山至胥各庄间修建一条长 9公里的铁路,采用轻便轨道,以骡马拖曳,是年6月改为机车牵引。以后该线继续展筑,到1894年修通282公里,奠定了京山(北京—山海关)铁路的基础。截至1911年,清政府共建成铁路9100公里,主要有京奉(北京—奉天即今沈阳)、京汉(北京—汉口)、津浦(天津—南京浦口)、京张(北京—张家口)等铁路。其中大多数为外国人参与修建管理。仅是由中国人主持,利用本国资金和工程技术力量建成。
1911~1937年,中国共建成新线9893公里。主要有粤汉(广州—汉口)、同蒲(大同—蒲州,今风陵渡)、浙赣(杭州—萍乡—株洲)、陇海(宝鸡—海州,今连云港)以及日本侵占东北后在东北地区修建的各线。抗日战争期间,在艰难的条件下,又修建了湘桂、黔桂、湘黔的一部分铁路。1945年全国铁路总里程为30186公里,其中东北11335公里,华北和西北8527公里,长江以南6110公里,台湾3925公里,海南岛289公里。1946~1949年期间,基本无铁路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铁路的通车里程为21989公里(不包括台湾省铁路)。
1949年以后,中国铁路交通得到蓬勃发展,其主要特点是:铁路线向西北、西南延伸,扭转过去重视沿海而忽视内陆铁路建设的不合理布局,对促进内陆资源开发、社会繁荣和加强国防建设起到积极作用;现除西藏外铁路已遍及各省、市、自治区;过去为外国势力和地方势力所分割的各铁路系统,经改造连成为一体,在管理上统一起来;至1980年通车总里程为51940公里(不包括台湾省),初步形成路网骨架(图1);新线建设大多在地形困难、地质复杂的山区,因而工程艰巨。旧线进行了大量加强与改造,修建了不少复线,大幅度地增加了输送能力。据1980年的统计,中国铁路承担着全国货物周转量的50%左右,旅客周转量的60%左右。主要研究方向
1)高速重载轨道结构与轨道动力学
在国内率先开展轨道动力学研究,并逐渐拓展为上含列车、下含路基或桥梁的“列车-轨道-路基系统动力学”。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发展轨道结构动力设计方法与动力学仿真分析技术,结合国家和省部级20余个重点科研项目,对重载、提速及高速线路上列车-轨道系统动力作用关系、轮轨系统运行安全性及轨道结构与变形规律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成果已纳入有关规范。2)路基工程土工设计理论及高速铁路路基
在国内最早开展路基动力学的研究。在研究基床填料动力特性、基床结构组成体系的同时,开展大系统、多学科交叉和综合性研究,例如紧密跟踪世界高速技术的前沿问题针对线路下部结构的特点开展列车-轨道-路基耦合动力学理论研究,开拓和发展路基变形和动力设计理论研究。3)线路勘测设计现代技术
在国内较早地进行铁路修建、路网规划等有关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理论方面的研究,广泛地采用现代工程测量和地质勘测技术建立地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优化理论、智能决策、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等进行线路智能化设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4)路面综合设计理论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