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①君幸于赵王 (《廉颇》)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 4.被。放在动词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①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 5.与,跟,同。 ①良曰:“长于臣。” (《鸿门》)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6.“比”。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①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五人》) 有时则只表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触龙》) 【于是】1.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口技》) ②于是余有叹焉 (《游褒》) 2.放在谓语前或后,相当于“于+此”, 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在这、从这等。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愚溪》) 【见……于】表示被动。 返回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 ②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庄暴》) 1.和,跟,同。 (一)用作介词。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 2.给,替。 ①吾孰与徐公美 (《邹忌》)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六国》) 3.比,和……比较。 ①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勾践》) 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勾践》) 1.和,跟,同。 (二)用作连词。 ①生三人,公与之母 (《勾践》) ②则与一生彘肩 (《鸿门》) 1.给予,授予。 ①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六国》) 2.结交,亲附。 (三)用作动词。 ①吾与点也 (《侍坐》) 3.赞许,同意。 ①然则废衅钟与 (《齐桓》) 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四)通假。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鸿门》)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返回 ①项王曰:“……”则与斗卮酒(《鸿门》)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1.表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原来是”“已经是”。 (一)用作连词。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忧患》) 2.表条件、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个分句,引出假设情况,译为“假使”“如果”;有的用在后一个分句,表假设或推断的结果,译为“要是……就”“那么”“就”“便”。 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说》) ②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六国》) 3.表并列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②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 4.表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①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 (《勾践》)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三)用作副词。 ①《论语》六则。 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四)用作名词。 ①以身作则。 2.准则,法则。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侍坐》) 同“辄”,总是,常常。 (五)通假。 返回 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触龙》)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廉颇》) 1.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一)用作助词。 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黔之》)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 (《鸿门》)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译。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1届_高考语文考点基础知识梳理12.ppt
- 2011届_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之文言文句式.ashx.ppt
- 2011届_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讲练:旅游活动与环境(学案).doc
- 2011届_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物体的相互作用》学案 粤教版.doc
- 2011年_04月10日点击查看完整内容http.ppt
- 2011年_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模拟试题5.doc
- 2011年_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命题预测试题1.doc
- 2011年_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模拟试题4.doc
- 2011年_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模拟试题5.doc
- 2011年_北京大兴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及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