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解析

物质 意识 实践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唯物论 认识论 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世界奥秘的脚步 宇宙奥秘 人体奥秘 思维奥秘 社会发展奥秘 认识自然 认识社会 认识自已 人类永恒的课题 1、实践的含义是什么? 2、实践有哪些特点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学习目标 1.上述材料中是谁在从事活动? 2.这些活动是在认识世界还是在改造世界? 3.这些活动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探究活动 农业生产 科学工作者搞实验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 归纳: 什么是实践? 1、实践的含义 (一)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主体:人 (不是动物) 对象: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 (不是主观世界) 性质: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的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注意 ②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①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 想喝水 喝水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2、教师讲课。 3、学生认真学习。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6、克隆羊“多利”问世。 5、“争论克隆人” 随堂检测 思考:实践有哪些特点? 实践主体 实践手段 实践对象 教师讲课 农民播种 议一议:对比人和动物的活动,回答动物的 活动也是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吗? 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一论述表明( )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B 课堂演练 《愚公移山》的故事有人听后认为,愚公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但他毕竟还是太愚,因为真移山要的是锹挖、肩挑,一年才往返一次,而不使用炸药炸,用车运。对此,你如何看待? 社会性: 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历史性: 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不是孤立的活动。 (3)实践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空(前苏联)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美国) 2004年勇气号登陆火星(美国) 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 在当代中国,主要表现为在社会 各方面的改革 3、实践的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如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 (如革命、改革等) 科学实验 自然科学实验,如太空育种实验等 社会科学实验,如改革试点等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在阶级社会 中,主要表现为阶级 斗争 小结: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性活动。 2.特点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3.基本 形式 生产实践(最基本) 社会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不下水, 怎么学会游泳 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目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 因为: 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 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 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了学游泳,就得下水 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区分认识的来源,途径? 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参加实践,这就是直接经验; 二是就是读书学习,这就是间接经验。 人类认识的来源则是实践,而且也是唯一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 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说明?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 产生新问题和新要求 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改造着人的主观世界 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推动着人们去探索研究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射电望远镜使人们可以观察到100亿光年之遥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此项为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