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基础理论-电磁学解决方案.ppt

第二章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基础理论-电磁学解决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1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同步化作用通常被认为受脑干(皮下层中枢)的控制。因此,大脑皮层具有持续、广泛而有节律的电位变化,这种不受外界刺激的脑电变化称为自发脑电位(EEG)。脑的自发电活动(脑电)可以为直接的或外界的确定性刺激(电、光、声等刺激)所影响,产生另一种局部化的电位变化称为诱发脑电位(EP) 1861年,法国外科医生、神经解剖学家保罗·白洛嘉在巴黎召开的人类学会议上,公布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病例: 病人能听懂别人的话,能用面部的表情和手势同别人交流思想,可是说话非常困难,只能说一个“Tan”字,后人将之称为“运动性失语症”。原因何在? 检查结果一无所获:病人与讲话有关的肌肉和发音器官完全正常。直到病人死后解剖检查才真相大白,他大脑左半球的额下回后部有病变,有鸡蛋那么大。这就表明不能说话的原因不在发音器官,而是在脑子。这个病变部位正好在大脑皮层控制口咽肌运动的区域(皮层中央前回底部,S区)之前,显然与口咽肌完成发音和说话有关。白洛嘉区(语言运动中枢 1874年,德国神经学家卡尔.韦尼克报告了另一病例:病人能主动说话,听觉也十分正常,然而奇怪的是,他听不懂别人的话,连自己的话也听不懂,后人称之为“听觉性失语症”。原因? 病人死后检查结果,大脑左半球的颞 上回后部(H区)有病变。因而,韦尼克推测,这一区域与理解语言有关,是语言感受中枢。韦尼克氏区 * 无关电极放置在耳壳(R),由额叶(I)电极导出的脑电波振幅低, 由枕叶(Ⅱ)导出的脑电波振幅高频率较慢 * 由于精心设计的问题与测谎主题有不同的关系,对被测人形成不同的心理刺激,从而触发不同的生理反应,引起一系列生理参量(如肌电、脉搏、血压、呼吸、心跳、脑电波、声音、瞳孔等)变化,用仪器测量这些参量的变化,记录变化图谱,然后分析图谱,就可以判断被测人对问题的回答是“诚实”还是“撒谎”。 * 人体内有三种类型的肌肉: 第一类为骨骼肌, 通过腱与骨骼相连。 骨骼肌的收缩能力强, 但不能持久, 其活动能随人的意志运动, 也称随意肌。 第二类为平滑肌, 构成人体某些脏器的管壁, 其活动不受意志支配, 故称不随意肌。 第三类为心肌, 分布在心脏的房、 室壁上, 组成心肌层, 也属不随意肌。 维持姿势、产生热量维持体温,提供运动的驱动力。 * 肌肉一般都以两端的肌腱附着于骨,中间至少跨过一个关节,肌肉收缩时,通常一个骨的位置相对固定,另一个骨的位置相对移动,肌肉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为起点(定点),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为止点(动点)。起点(定点)和止点(动点)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换。 * * * * * * * * ?检查时将电极插入肌肉,通过放大系统将肌肉在静息和收缩状态的生物电流放大,再由阴极射线示波器显示出来。 针状电极有单极同心针电极、双极同心针电极、多导同心针电极、单极针电极等,由铂金丝作为材料,经消毒后插入被检肌肉内引导肌电信号。 运动单位电位的分析必须依赖于针状电极。 表面电极一般是用银或不锈钢板制成厚0.2~0.5mm,直径8mm,放在皮肤表面的引导电极,用来引导电极下局部肌肉的电活动,是一种无创检测方法,适用于引导诱发电位或运动时肌电的变化,它引导出的肌电为多条肌纤维的综合电位,因此不能作运动单元电位的分析。 * * 肌肉在正常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肌肉收缩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大量正离子转移到细胞内,使细胞膜内、外与静息时呈相反的电位状态。于是收缩与来收缩肌纤维间产生电位差,井沿肌纤维扩散,这种扩散的负电位称为动作电位。一个运动神经原及其触实支配的肌纤维为一个运动单位。触突支配的肌纤维数目差异极大,少到3~5条,多达1600条。当电极插入肌肉瞬间,可产生短暂的动作电位的爆发,称为插入电位。其后,肌肉在松弛状态下不产生电位变化,示波器上呈平线状,称为电静息。 当肌肉轻度收缩时,肌电图上出现单个运动单位的动作电位,这是脊髓前角α细胞所支配的肌纤维收缩时的综台电位活动,其时限为2~15ms,振幅100~2000μV。动作电位波里可为单向或多相,4相以下为正常,5相波超过10%时为异常。在肌肉用力收缩时,参加活动的运动单位增多,此时运动单位的动作电位互相重叠而难以分辨,称为于扰相。 ? ? ?用两根针电极插人同一肌肉,两者距离大于一个运动单位的横断面直径时,则每个电极记录的动作电位仅10-20%同时出现,这种同时出现的电位称为同步电位。但在一些小肌肉(手的骨间肌、伸指短肌等)电位易于扩散到整个肌肉,同步电位置就会超过20%。 ? ? ? ? ? ? ? ?? ? ?神经损伤后,插入电位的时限明显延长,可达数秒甚或数分钟,且出现连续排放的正相峰形电位。这种情况见于损伤后8~14天,也见于神经再生期。肌肉放松时,肌电图上本应表现为电静息,但神经损伤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