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五章 皮炎与湿疹
第一 节 接触性皮炎( 附化妆品皮炎﹒激素皮炎)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指接触某些外界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皮肤、粘膜接触部位所发生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水疱﹑大疱﹑渗出﹑糜烂﹑皮肤肥厚﹑苔藓样变等改变。长期反复接触某种致敏物质,可使皮炎呈慢性过程。中医的“漆疮”﹑“膏药风”﹑“马桶癣”等均属于接触性皮炎范围。发病前均有明显的接触某种物质的病史。
【病因病理】
1﹒中医病因病机
《诸病源侯论·漆疮侯》记载“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外科启玄》载有“凡人感生漆之毒气,则令浑身上下俱肿,起疮如痱子,如火刺,刺而痛,皮肤燥烈。”认为接触性皮炎的发病为禀赋不耐,皮毛腠理不密,毒热之邪侵入皮肤,郁而化热,邪毒与气血相搏,发于肌肤所致。
2.西医病因病理 引起本病原因很多,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两类:
⑴原发性刺激 接触的物质本身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或毒性,任何人接触该物后均可发生皮炎。皮肤炎症的轻重和发病快慢与接触物的刺激性、浓度和接触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如接触强酸或强碱等化学物质后常引起急性皮炎。
⑵变态反应 由敏感个体接触变应原引起的接触性皮炎,为迟发型变态反应。变应原与皮肤接触,皮肤朗格汉斯细胞处理变应原后将其呈递给区域淋巴结的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活化形成致敏T淋巴细胞。当致敏的个体再次接触致敏因子时在接触部位引发炎症反应。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接触物有许多种类,可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大类。动物性:动物的皮毛及毒素、昆虫的毒毛,如斑蝥、毛虫等。植物性:漆树、生漆、荨麻、除虫菊等。化学性:主要有金属及制品如镍、铬;日常生活用品:化妆品、某些香料、香脂、染发剂、唇膏、油彩等;外用药物:汞制剂、清凉油、中药药膏、磺胺制剂、抗生素软膏、橡皮膏及某些合成药内的赋形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
【临床表现】
一般起病较急,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或大疱,疱壁紧张,内容澄清,水疱破后为糜烂面,严重者可发生表皮剥脱,甚至发生组织坏死。皮炎发生的部位及范围与接触物一致。皮炎发生于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口唇、包皮、阴囊等处,则肿胀明显而境界不清楚。若长期反复接触,则呈慢性湿疹样变,皮损呈轻度浸润、增厚及苔藓样变。
接触物为气体、粉尘,则皮炎呈弥漫性而无一定的鲜明界限,但多在身体暴露的部位,如两手背及面部。
自觉症状大多有瘙痒和烧灼感或胀痛感,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恶心及头痛等。
本病的病程有自限性,一般去除病因后,经适当处理,约1~2周痊愈。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反复接触或处理不当,可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皮炎,呈红褐色苔藓样变或湿疹样改变。
【实验室检查】
⒈ 皮肤斑贴试验
可疑致敏因子阳性斑贴试验,可明确诊断,但不宜在急性期进行,以免加重病情和出现激惹背。
⒉ 常规检查
皮损面积大,炎症重者,血、尿常规可能有一些非特异性的异常改变。
⒊ 组织病理
表皮细胞间和/或细胞内水肿,细胞核固核和空泡形成,甚至坏死。真皮浅层高度水肿,血管扩张,真皮血管周围单一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或多形核白细胞浸润。水疱形成多在表皮下。
【诊断与鉴别诊断】
⒈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和皮损特征,皮损常局限于接触部位,有一定形态,境界清楚,有特殊的接触史.去除接触物,并经适当处理后皮损很快消退。可疑致敏因子斑贴试验阳性可明确诊断。
⒉鉴别诊断
⑴急性湿疹 (见湿疹部分)
⑵颜面丹毒 面部接触性皮炎需与颜面丹毒相区别。后者有明显红、肿、疼、热及压痛,伴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血液中白细胞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治疗】
⒈ 治疗原则
应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极对症治疗。中医治则宜清热解毒利湿。
⒉西医治疗
⑴内用疗法 一般用抗组胺药,有止痒、抗炎作用。对重症泛发性病例可短期口服皮质类固醇。如伴有继发感染应加相应的抗生素。
抗组胺类药 可选择2~3种联合应用。扑尔敏、赛庚啶、多虑平等睡前服用。无嗜睡作用的H1受体拮抗剂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阿司眯唑等,均10 mg,每日1次。
其他抗过敏药 可用于较重病历。10%葡萄糖酸钙溶液10ml,每日1次,静脉缓推;10%硫代硫酸纳溶液10ml,每日1次,静脉注射。
类固醇激素 用于皮损较重或广泛时可短期应用。强的松每日30~50mg 口服,也可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每日100~200mg;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