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解决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 第一节 顾颉刚与《禹贡半月刊》 虽然从更早的渊源上讲,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一直可以追溯到东汉时代成书的《汉书·地理志》,但作为一门近代科学意义的学科,它在很多程度上却可以说是由顾颉刚先生一手奠定基础发展起来的学科。 我们知道,顾颉刚首先是以研究上古史并创立古史辨学派而驰名于学林的。由于在研究上古史和上古史文献特别是《尚书·禹贡》时,遇到很多古代地理问题,需要解决,同时也痛感当时历史学界对于历史地理知识的匮乏与需要,从而引发了顾颉刚研究古代地理的志趣。当时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沿承古代的传统,是以疆域沿革为主,学科的名称也是沿用古代的“沿革地理”一词。上个世纪30年代,顾颉刚在他任教的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所学校,开设了中国沿革地理的课程。并指导学生习作沿革地理方面的论文。 1934年顾颉刚以个人的薪俸和从社会募捐一部分资金,创办了一份名为《禹贡》的半月刊,专门刊登历史地理学的文章。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文章,就是从他授课的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大学的学生课业重遴选出来的。《禹贡》半月刊的出版,吸引了更多的学者,聚集在顾颉刚的周围,从事历史问题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他又在1936年5月,创建了一个专门研究历史学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联络组织志同道合的学者,做了大历历史地理研究的工作。《禹贡》半月刊刊登的文章和禹贡学会的活动,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出现了“禹贡派”的说法,反映出这些学术活动标志着一个新的学派正在生成。 所谓“《禹贡》派”的出现,实际上正是我国由传统的严格地理学向现代地理学的转变。 不过,这个转变并没有完成,就赶上了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展开全面侵华战争。时局艰危,《禹贡》半月刊和禹贡学会,都基本上被迫停止了活动。假如没有日寇的入侵,禹贡学会的工作得以继续发展,并且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下,有条件充分吸取西方现代学术理论,自然很快就能够全面建设起一个学科。值得庆幸的是,就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这短短的几年期间内,顾颉刚已经为当代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创立,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按照当时的计划,当时学会的主要工作任务有:撰写中国地理沿革史;绘制科学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编撰内容精详当时历史地名词典;详备地整理历史地理志;辑录各种有关经济、移民等历史活动地理特性的资料,进行专题研究等。这些计划虽然因时局的变化没有实现,但是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学术活动,一是拓展了传统的严格地理的研究范围,二是侧重学科基础的建设,三是奠定了今日中国历史地理学大部分学科的研究方向。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历史地理学者,正是他们当中的侯仁之、史念海、谭其骧等人,在建国后共同努力下,建立起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因此,顾颉刚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当之无愧的开山祖师,没有他开创风气,就没有今天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蓬勃发展的局面。 第二节 侯仁之与历史地理学理论 侯仁之(1911-),1911年生于河北枣强县(祖籍山东恩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创建者之一。1932年,侯仁之被保送到燕京大学历史系。事实上,侯仁之在上大学之前,是希望学医的。而他弃医从史,就受到了顾颉刚的影响。当时,时值“九·一八”事变爆发,各种报刊杂志大都在鼓吹抗日救亡运动。侯仁之就在《中学生》杂志1932年1月号上,看到了一组总标题是《贡献给今日青年》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是顾颉刚的文章。文章中,他以满腔热情勉励青年“不要空谈救国”要“到民间去”,“要把自己的脊梁竖起来,真正去唤醒民众。”同期《中学生》还有一篇《东北事变之历史的解答》,又使他对日本侵略东北有了深刻的认识。于是,侯仁之体会到历史研究的重要性,经过反复的思考,进入燕京大学历史系。 入学之后的二年级,顾颉刚给燕京大学的学生开设“中国疆域沿革史”,课程的内容主要讲我国历代疆域的消长和地方区划的演变。在侯仁之上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即1934年顾颉刚创办了《禹贡》半月刊,主要刊登学生的课外作业。其后又扩大组织,成立“禹贡学会”。侯仁之从《禹贡》半月刊和禹贡学会的学术活动中,受益颇多。当时,他得到为《禹贡》半月刊写稿和译稿的训练,同时还为他主持编绘的《历史地图底本》做校订工作。可惜不久,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顾颉刚也被列入日本通缉的名单,只好辗转南下。侯仁之继续留在燕京大学,师从洪业攻读硕士学位。1940年六月完成硕士毕业论文后,留在燕京大学任教。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是日凌晨,燕京大学(美国教会创办)就被日本军队封闭,师生20余人先后遭日本宪兵逮捕。侯仁之也在其中,是当时被捕师生中最年前的一位。侯仁之被捕与他所从事的工作有关。就在侯仁之留校任教后,一天,司徒雷登校长突然找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