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第三波转型及十二五发展方略
中国第三波转型及十二五发展方略
研究中国的中期发展问题,包括“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必须要跳出狭隘的眼界,尤其要摆脱既有的惯性思维,着力从历史和世界大视野审视中国未来几十年如何实现第三波转型,进而在此基础上,确立中国的阶段性发展方略和阶段改革方略。
中国面临第三波转型
从历史和世界大视野审视,中国现在面临第三波转型。这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
第一波是社会制度转型。中国的现代史是从1919年开始的。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是,中国人民当时是站在哪里呢?笔者说“站在世界的边缘”。当时,本来是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但是非常遗憾,并没有按照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思去做,很快就抛掉了新民主主义。以1956年为标志,由新民主主义模式转为苏联式的社会模式。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历史上是“流星”,很快闪过去了,闪过去之后就堕入了“斯大林模式”。
第二波转型是经济体制转型。标志是1978年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这个雏形应该说已经建成,但是改革仍然在攻坚的过程中,第二波转型远远没有完成。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世界上一个新兴经济国家,应该着眼于未来,在经济体制转型的基础上,从更大的视野、更高的层次思考中国转型的问题。下一波转型,第三波转型,应该转向哪里呢?笔者在《第三波转型》中提出三条:
第一,由边缘到前沿。中国现在虽然站起来了,但是还是站在世界的边缘上。考察当代世界,中国被“边缘化”的问题十分严重。例如,拿货币来说,经济格局中最重要的是货币体系格局,虽然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有可能一两年后变成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世界货币体系里面人民币基本上没有地位,这很不相称,很不匹配。其他方面“被边缘化”的问题屡见不鲜。这种“被边缘化”的局面能继续下去吗?思路一打开,下一步中国应该由边缘向前沿转移,这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期待。
第二,由隔阂到融合。中华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先进文明之间有交融的一面,但也有很深的隔阂。比如,日前对上海、杭州等地出现中外混血青年的议论较多,有的人甚至是贬斥。我们的现代文明跟人类的进步文明还是有很多隔阂。去年故去的人类文明理论家亨廷顿先生有一本著作叫《文明的冲突》,笔者的论著中,没有用“冲突”而是用的“隔阂”一词。按照世界和谐的期待,中国的文明应该和世界其他的先进文明,逐步逐步地交融,虽现在还很难融合到一块儿,但是应该通过交融,最终达到“融合”。现在世界上,有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有斯宾格勒的“活力论”,有汤因比的“成长论”,有列维一斯特劳斯的“均衡论”,等等,笔者提出是不是可以探索一下“未来文明融洽论”。因为,中国如果要先一步真在这个世界上崛起,那么就必须由隔阂走向融合。在浙江,笔者一再讲,有“三个浙江”:本地浙江、中国浙江、全球浙江。到世界看看,多少浙江人啊。要有前瞻的眼光,共同打造人类文明。
第三,由不可持续到可持续。这也是对文明的一种期待。归纳笔者的思想,概括成24字:“告别边缘、告别隔阂;走向复兴,走向融合;兴而不肆,融而不阿。”中国要振兴,要复兴,但是不应该放肆,不应该傲慢,尤其不能够独霸天下。要交融,但是不阿谀、不卑下。之所以一开始讲中国的“第三波转型”,就是试图为未来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国家转型提供理论支撑。
在中国“第三波转型”的长远背景下,“十二五”期间中国如何发展?笔者认为,中国的转型发展方略应实行八字方略:“人本、绿色创新、协调”。
人本: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中国正处在发展阶段转换中,其中之一,就是由生存型阶段向“促进人的发展阶段”转型。适应阶段转换,必须抛弃“GDP至上”的惯性思维。在2009年6月国务院研究室召开的“十二五”期间中国发展战略专家会上,笔者建议用HDI(人类发展指数)作为新的重要考核指标。根据笔者在《人本体制论》阐述的内容,这里强调四点:
从横向、纵向和内核三个层面准确把握“人”的含义。从横向来说,这里的人不应指某一部分人,甚至也不应该指多数人,而应指“全体人民”。近年来,有一个流行的话叫做“让多数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个理念只停留在某一部分人和所谓“多数人”,不妥。你不让哪些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所谓“少数人”是谁?应该讲“全体公民”或全体纳税人。就实际来说,在人的问题上许多工作没有做到位,尤其是而对弱势群体,比如城里的下岗职工、农村的贫困农民、几千万残疾人,这都属于容易被忽略的一些角落。这凸现出对人的边缘关怀或者低层关怀的缺失。而中国现在两极分化比较严重,要改变这种格局,尤其需要边缘关怀、草根关怀。贫富差距大当然令人可怕,但最可怕的是这种贫富差距过的格局补制度化、定型化。只要不固化就有办法调过来。一旦贫富格局固化,那么国家就很危险。要给草根阶层、弱势群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