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瘛疭方》) 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3、提出“五善七恶”的著作是(《圣济总录》) 4、正宗派的代表(陈实功)《外科正宗》
5、全生派的代表(王维德) 《外科证治全生集》 6、心得派代表(高锦庭)《疡科心得集》
1、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2、疮疡――广义指一切浅显外科疾患。狭义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3、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4、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5、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
6、痈――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7、疽――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8、根盘――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9、根脚――肿疡之基底根部
10、护场――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约束邪气使之不外散
11、痰――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的或软或硬、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
12、结核――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
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有: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淤血
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有: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成脓的特点:疼痛,肿胀,温度,硬度
确认成脓的方法:接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
(一)内治总则――消、托、补(初起、成脓、溃后)
清热法:,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和营法:桃红四物汤,大黄蛰虫丸
内托法:透托法(透脓散)、补托法(托里消毒散)。
(二)外治法
1、膏药――适用于一切外科病症初起、已成、溃后各个阶段。
太乙膏、千捶膏,阳和解凝膏,咬头膏。
2、油膏――肿疡期;溃疡期;
肿疡期:金黄膏、玉露膏,冲和膏,回阳玉露膏。
溃疡期: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生肌白玉膏。
3、箍围药――肿疡初期促其消散
4、掺药 消散药:阳毒内消散、红灵丹
拔脓祛腐药:升丹,不含升丹的药:黑虎丹
腐蚀药:白降丹,枯痔散,三品一条枪,平胬丹。
祛腐生肌药(回阳玉龙散、月白珍珠散、拔毒生肌散);升肌收口药(生肌散、八宝丹)
5、酊剂――疮疡未溃及皮肤病
6、洗剂――适用于急性、过敏性皮肤病
切开法,切口选择。 挂线法,适应症 结扎法, 适应症一、疖 3cm
有头疖:患处皮肤有一红色结块,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脓头
无头疖:无脓头,触之疼痛
蝼蛄疖:多见于儿童头部。多发型,头皮窜空。可采用“十”字切开法治疗。
二、疔 3-6cm
1.颜面部疔疮 易并发“走黄”。 与疖鉴别,有无根脚。
治宜清热解毒。初期,五味消毒饮。
承浆疔(发于颏部),虎须疔(发于人中两旁)。
2.手足疔 易损筋伤骨。
蛇头疔(手指末节)透光验脓法。蛇眼疔不易走黄。
蛇肚疔发于指腹,指微屈而难伸。
蛇背疔生于手指甲后。 托盘疔发于掌心;沿爪疔发于甲沟旁,
其外治法切口选择
3.红丝疔 易走黄。挑刺疗法(砭镰法) 用三棱针沿红线寸寸挑断,令微微出血。
三、痈 6-9cm
(委中毒)具有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易肿,易脓,易溃,易敛的特点。(7天成脓)
颈痈 病因病机是风温、风热挟痰蕴结少阳、阳明之络。(形如鸡卵)
初起: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
四、发 (西医的蜂窝组织炎)
锁喉痈:结喉之处肿势散漫,坚硬灼痛,壮热口渴,吞咽困难。(仙方活命饮)
臀痈:肌肉注射引起。
五、有头疽 9-12cm 西医的痈
项、背部 (内外邪毒互相搏结)蜂窝状,兼见全身症状。
“对疽、发背必以候数为期,七日成形,二候成脓,三侯脱腐,四候生肌。”
三陷证:火陷型多发于1-2候,干陷型2-3候,虚陷型4候。
六、丹毒
本病病因,血热火毒。发于胸腹腰胯部者,多挟肝脾郁火。
内发丹毒,生于躯干部;流火,发于小腿足部;赤游丹毒,新生儿臀部。
清热凉血解毒的治疗原则。1、风热毒蕴;疏风清热结毒,普济消毒饮(发于头面部)
2、肝脾湿火;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腋痈)3、湿热毒蕴;利湿清热解毒。萆薢渗湿汤合五神汤(发于下肢)
4、胎火蕴毒: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新生儿)
七、无头疽 1. 附骨疽,好发于儿童,多发于四肢骨干,以胫骨最常见。
具有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的特点。
2 .诊断:发病10-14天,X线摄片。
3. 治疗:清热解毒、化湿和营。五神汤
走黄与内陷
1. 有头疽易内陷。三陷证:火陷型多发于1-2候,干陷型2-3候,虚陷型4候。
2. 走黄 (邪盛)颜面部的疔疮易发生走黄。托盘疔。
九、瘰疬 ——临床表现
十、褥疮 好发于易受压和摩擦部位。——临床表现
1、气滞血瘀;理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