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课改语文七上唐诗四首教学
最后二句回结前文的意思,这种感受虽然留下回忆,但是一起都化为空虚不可挽回。 此时的关键是中间四句,这四句诗歌用了四种毫无关联的典故,组成意象来表达一种感受。每一句都难以得到确切的解释,具有多重的暗示性,何况将其连接起来,更加迷惑。 四、李商隐《锦瑟》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杜甫《又呈吴郎》白居易《长恨歌》 李商隐 《锦瑟》 唐诗四首 李白,字太白,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卒于代宗宝应元年(762),终年62岁。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二十六岁时,离开四川从三峡东下,壮游江汉、吴越一带。与人饮酒论交,观风览古,好入名山大川。 四十二岁时,唐玄宗征召李白入京,贺知章一见,将其成为谪仙人。玄宗重其才,任命为翰林供奉。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年后,赐金放还,十年客居梁园。后栖止于安徽宣城,安史之乱爆发,隐居庐山。 为报效国家,入永王幕府,永王兵败,李白流放夜郎,获释于途中。六十二岁时,病逝当涂。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此诗作于寓居宣城时。 内容: 以饯别为引,重在抒发人生的不平。 时间的永恒的流动,造成人生无法摆脱的烦闷。于是,人生的本质就是时间之流中的令人绝望的烦乱与忧愁。愁,这种莫名无状之物,就成为诗歌永久的主题。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而作者试图冲破愁牢,所凭借的不外乎酒和诗兴。前者给予诗人一段啸傲人生的豪情,后者来自诗人天生的一段才情,结合为乘风万里、飞举冲天的壮气。况且,诗人面对着友人,思慕着前代的飘逸的诗人小谢、比拟着数百年前慷慨多气的建安诗人,冲破时间的阻隔,以宽广的胸怀和不可遏制的激情,沟通了古今之间未曾磨灭的艺术气韵。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然而,愁并没有在酒与诗的冲击下消磨,反而在诗中延续,在酒中递增,于是,酒和诗对愁的对抗永远是一个悲壮的徒劳。 李白的高度在于能于绝望之时,摆脱拘束,选择他人不能企及的人生境界,超脱绝俗,遗世独立,能够暂时的、彻底的飞越自我的极限。散发扁舟,游戏沧洲,成为傲睨尘世的决然归宿。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杜甫: 读书壮游,先天元年-天宝四载 旅食京华,天宝五载——天宝十四载 陷贼为官,至德元年--乾元元年 漂泊西南,乾元二年--大历五年 二、杜甫《又呈吴郎》 问题一: 1、这一妇人是什么人? 2、她和吴郎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在诗中,作者对妇人和吴郎分别是什么态度。 二、杜甫《又呈吴郎》 问题二: 1、作者平时对“西邻”打枣是何态度? 2、诗中作者为什么事“泪沾巾”? 3、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杜甫《又呈吴郎》 问题三: 1、全诗八句每句所写的对象是谁? 2、诗歌在不同对象间辗转措辞有何效果? 3、诗中用了哪些虚词? 4、诗中使用虚词有什么效果? 二、杜甫《又呈吴郎》 杜诗温柔敦厚,其刺向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如此章极煦育邻妇,又出脱邻妇;欲开导吴郎,又回护吴郎。八句中,百种千层,莫非仁音,所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二、杜甫《又呈吴郎》 诗歌特点: 1、口语书简 2、通篇议论 3、曲折忠厚 4、仁心爱物 二、杜甫《又呈吴郎》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祖籍太原,后来迁下邽(陕西渭南)。他五六岁学诗,九岁解声韵。早年经受过离乱,唐德宗贞元十六(800)年,白居易二十九岁,中进士。十八年,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周至尉。后为翰林学士。 三、白居易《长恨歌》 元和十(810)年,贬谪江州司马。 后为忠州刺史,再入朝廷知制诰、迁中书舍人,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又以其他的官衔分司东都甚久,最后以刑部尚书致仕。 前期和元稹要好,为诗友,称元白,后来在洛阳和刘禹锡唱和,称“刘白”。 三、白居易《长恨歌》 《长恨歌》主要按照当时社会流传的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以七言歌行的体式进行歌咏,这是社会盛传艳事、感慨时事盛衰的时代风气在诗歌中的反映。 三、白居易《长恨歌》 诗歌的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杨妃入宫专宠的极盛时期。以艳情的笔调从民间流传的故事,描述杨妃的天生丽质,叙述承欢入侍的经历。 三、白居易《长恨歌》 第二部分,写马嵬事变引起的帝妃情殇。 六军哗变成磨难 魂断情割苦恨多 三、白居易《长恨歌》 第三部分,以道士到蓬莱山寻访杨妃魂魄而辗转恩爱誓言为结,人间的离恨在仙界的继续,点出“长恨”的题旨。 三、白居易《长恨歌》 这首诗在主题上存在争议,有主张讽喻批评的,有主张感伤艳情的,有主张的。在写法上,展现了白居易长于描写、善于渲染环境以言情的高超技巧。总体的构思紧凑而衔接,变化处又开合有法,结尾借助寻访神仙的民间传说,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