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鸡蛋全.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造鸡蛋全

人造鸡蛋全程   鸡生蛋,蛋生鸡,不管谁先谁后,至少天经地义。   可如今,下蛋已经不是母鸡的专利了,因为人类已经足够聪明到可以造出以假乱真的鸡蛋了。   近些年来,人们一直在担心人造鸡蛋,那么究竟有没有所谓的“人造鸡蛋”?如果有,又到底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吃了人造鸡蛋又有哪些危害?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在北京找到了一家专门从事人造鸡蛋技术培训的机构,亲眼目睹了一枚人造鸡蛋诞生的全过程。   “除了不能孵小鸡,和真鸡蛋没有两样。”    “母鸡要下岗了,人也能生出鸡蛋了”   这是记者在网络检索“人造鸡蛋技术”之后看到的一则广告语。在网络上,这种转让人造鸡蛋技术的机构数量众多,遍布全国各地,大都打着同样的旗号:造出的假鸡蛋和真鸡蛋一模一样。   从各式各样的广告中,记者了解到,人造鸡蛋技术十多年前就有了,在造假者不断“钻研”下,技术从第一代的无壳熟蛋技术已经发展到现在第五代有壳生蛋技术。   根据网络上的信息,北京至少有十多家人造鸡蛋技术培训机构,大都分布在丰台区的城乡接合地带。培训机构有面授和函授两种培训方式,“面授就是当面传授技术,师傅手把手教,学不会不要钱。而函授则是邮寄教学光盘和教材,跟着录像学。如果你自己真学不会,还可以来公司面授,不会收取额外费用。”一家培训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些机构的培训费用一般都在800到1200元之间,货比三家之后,记者选择了位于丰台区马家堡的一家名为北京中农创研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培训机构,这家公司的面授费用是880元,而且可以先去公司“考察”,再决定是否学习。   记者如约来到了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路某写字楼,这是一栋老式三层小楼,一楼是一些杂乱的加工作坊。201房间是这家机构的业务接待室,一进房间便能看到墙壁上一句十分醒目的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位二十四五岁的工作人员接待了记者,他姓李,头衔是这家公司的业务经理,同时也负责技术培训,语气傲慢。   仔细询问并确认了记者的身份后,李某便开始介绍起来,“人造鸡蛋是我们公司很简单的一个项目,不难学,我们的项目多着呢。”边说边递过来一本小册子,上面除了一些作物养殖方法,还有很多奇怪的技术转让,比如癞蛤蟆脱衣、麻醉养猪、一斤黄豆产七斤豆腐、特效醉鱼王……   记者从来没有见过人造鸡蛋,怀疑是否真的存在人造鸡蛋。   “你没见过?你没见过的东西多了!要是你什么都知道,那我们还怎么赚钱啊,我们这里的技术都不是一般的技术”,这位工作人员拍着胸脯表示,造出的鸡蛋绝对和真鸡蛋一模一样,“就这么说吧,除了不能孵小鸡,和真鸡蛋没啥两样。”   说罢,他带着记者去参观了专门培训的房间,那里有一个人用塑料盆、烧杯等器具正在学习鸡蛋提酶技术,培训房间里堆放着各种技术需要的原料。   记者想看一下人造鸡蛋成品,李某有些不耐烦,解释说,公司的技术比较多,像人造鸡蛋,有时候一个月没有一个人学,有时候一天就过来三四个,这一段时间学得人比较少,没有做好的成品。   “两个多小时就能学会,很简单,不要想得多复杂了,你学不会,做不出来,我们也不会让你们走的,手把手地教会你。”   尽管满腹疑问,可在好奇心的驱使和对方言辞凿凿的保证下,记者还是决定报名学习,一探究竟。   蛋黄蛋白是同种原料,不同的是蛋黄放入了色素。   记者决定学习人造鸡蛋技术之后,对方要求先办理手续,李某要求出示一下身份证或者留下姓名、住址等个人信息。   “我们在一个县城里,只传授两家,要是家家户户都做假鸡蛋了,谁都赚不了钱。一个地方控制在两三家,这样做了鸡蛋好卖。”还没等记者问,他就道出了登记信息的缘由。   记者交了880元的技术培训费后,李某就开始准备造鸡蛋所需的各种原料了。   “会的不难,难的不会。”他顺手打印出一份人造鸡蛋的技术资料,递给记者,让记者先熟悉一下,进行“理论学习”。   从这份材料中看到,用来制作蛋黄和蛋清的原料有:海藻酸钠、氯化钙等,用来制作蛋壳的原料有:石蜡、石膏、氢粉等。   在记者看这份材料的时候,李某已经用电炉把小铁盆中的水烧开了,他取了一些海藻酸钠放到沸水中,把配兑的比例告诉记者。他说,这个比例很重要,如果放入的海藻酸钠太少,做出来的鸡蛋就很稀,反之就很粘稠,都不像真鸡蛋。   “回家之后最好买个天平,我现在不需要不代表你不需要。因为我是老师,做了很多次了,心里有数。”他有些“自豪”地说到。   接着,他拿一根筷子在盆中搅拌起来。过了大概一个小时,白色麦乳精样颗粒状的海藻酸钠,开始慢慢溶解,原本清澈的白开水也慢慢变得浑浊,而不到一会功夫,这盆清水竟变成了黏稠半透明的“鸡蛋清”,用筷子一捞粘糊糊的,用手一摸滑溜溜。   “如果想提高工艺,可以放入少量明胶,而且盆子最好用干净的不锈钢盆,避免杂质混入。”说罢,他把盆子从电炉上取下,告诉记者要放在地上冷却

文档评论(0)

80092355k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