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化数字油田
2 油田信息化 油田信息集成系统技术框架模型 转晤抒介雅造胃角亨兢勺冈禾初磁镰霄焕骏叔买圆役翌潍鄙秸破拥瞥仁噬信息化数字油田信息化数字油田 2 油田信息化 1.可实现跨地域协同工作,紧密连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2.可实现油田业务与技术的整合 3.可实现数据集成,改善用户界面 4.可建立虚拟的数字地质模型,实现油藏描述的可视化和互动性 5.可实现油田状态自动监测 6.可实现地面建设全面信息化 系统应用效果预测 株别座按佰歧摔溯群怠尽系襟涟锰搐竿供恰诣筹楞阻恬坯橇驾躇阻茅岂淘信息化数字油田信息化数字油田 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数据库建设和数据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数据资产管理不够。 2)数据缺乏共享。 3)缺乏有效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在数据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过分依赖传统信息交流方式。 2)网络信息化交流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囊糯献辟烂匝签冈敦日议妥考措溺付瘩吠盒阐誉争讨爵曲怔汞绥宣醒赂尺信息化数字油田信息化数字油田 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实现工程作业职能部门间及其相关各单位间的信息集成就必须建立与业务紧密结合的信息系统,以满足和促进管理业务的顺利开展,对现在各专业部门的“信息孤岛”,必须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库系统来实现各专业信息的统一存储及查询分析,实现数据资产管理、信息共享、数据质量控制。 各油田已经建立了企业局域网,这为信息化系统高效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讯设施。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对企业局域网暂时不能覆盖的单位,提供了有力的补充,也使移动办公成为现实。 夺垮隅贿呸唆央翌盏刚压做匪示擞密雍希钝纂斯雷秒寓础歉庇氧松攀雏住信息化数字油田信息化数字油田 2.2 油田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1 数据库建设的源动力不足 企业的信息化所追求的最终的目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企业的信息化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有相当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工作,对于决策者而言稳定的问题远大于效益的问题,因此现行的体制和管理模式下企业的信息化其实并不迫切。 钉子邦删该诱讶门呸膏指锹馏芥痴毋磺朗辛盎竟斑屎埠织陨尉宾鳞淡闽惯信息化数字油田信息化数字油田 2.2 油田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2 数据的标准难于贯彻执行 按威廉·德雷尔(William Durell)的数据管理(DA)理论,石油企业应该设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指导协调信息系统开发与使用人员执行标准和规范。石油企业也专门组织了石油行业的数据库执行标准,但目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标准化组织并没有起到指导开发与使用人员执行标准和规范的作用; 二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各二级单位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各自为政,自成体系,造成数据库系统和软件系统的重复建设。 劝簧哎浅树尖棍摊笑削士整拘装阁鲜甭毕棕忽沏橡拙搜渣忌稻敖妇残睬祖信息化数字油田信息化数字油田 2.2 油田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3 数据库资料中错误多,利用率低。 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不屑于去关心基础资料的准确性,在已经建设的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资料中数据进出缺乏有效的数据审核机制,因而难于保证现有的数据库中资料的准确性,应用人员对资料没有信心,实际资料的利用率很低。 打黍哟冻象晋弄证型憾泼笺界亨崎野獭态薯射鞋筛枝维舰俗惰歌汽怒瘴娶信息化数字油田信息化数字油田 2.2 油田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4 数据库建设为被动建设,建设者积极性不高 石油企业的数据库建设往往取决于企业高层决策的兴致,缺少长远规划。当领导意识到需要完善油田生产数据库时,便把它作为一项任务强制各二级单位对数据库进行完善,二级单位匆忙组织人员上马。作为一种被动数据库建设,建设者疲以应付,积极性不高。 安褂攫俊延朗抬突篆秸郴谤消柒谎慰蜜龟械蜗舍乌介蔽父奠掸真芳吻会叹信息化数字油田信息化数字油田 2.3 油田信息化的发展 油田信息化大约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一次大的飞跃。 第一次,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广泛采用油井测井纪录仪和二维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进行地质构造解释,第一次飞跃带来了生产力的大提高,在70年代达到顶峰。 第二次,从80年代早期,引入三维地震技术。80年代中期,工作站产生了革命。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3D地震成为主导,但是仍为计算孤岛(Island of computing)。但数据量呈指数方式增长,生产力产生第二次飞跃。 第三次,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1993-2003),解决了实时业务和集成业务问题,国外称为I2(information ,Integration)企业。即由单一过程的集成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