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节 道德的历史类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道德概述 第三节 道德的历史类型 一、原始社会的道德 主要内容 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以维护血缘集体的共同利益为最高道德目的; 氏族部落成员共同劳动、团结互助、自由平等:以全体成员的平等、协同劳动、互相帮助等为基本内容; 勇敢坚强,吃苦耐劳。 原始社会的道德基本特征 ⑴淳朴性和野蛮性并存 淳朴性:道德意识是自发的和贫乏的,由于思维和语言尚不发达,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尚未分离,人们对氏族和社会的认识比较简单。 野蛮性:氏族复仇、食人之风和血缘群婚 例:电影《人食人实录》 剧情:1979年,一个由3男1女组成的电影摄制小组在南美洲丛林中拍摄关于食人族的纪录影片时失踪了。一年后,他们的电影胶片被发现并带回了美国 《人食人实录》剧照 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 (2)直观性与狭隘性并存。 直观性:原始社会人的意识只有“有利的”和“有害的”观念,这种观念往往同时含有真假和美丑的意义。人们不仅用“有利”和“有害”评价人们的行为和相互关系,而且也用这些观念评价自然现象。 狭隘性:在原始时代,人们的眼界始终未能超出部落、氏族的范围,道德调节仅限于本部落、氏族之内。人们往往把道德看作外在的力量,从而“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原始社会的道德调节所凭借的力量,主要是习惯、传统、禁忌和首领的威信等。这时的道德调节所具有的权威性,是以后各阶级社会的道德所无法比拟的。 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 (3)自发性与外在性并存。 自发性:原始社会的道德萌芽于人类早期的劳动和简单交往,出于调节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需求。 外在性:原始社会道德是纯真质朴的,往往同其他生活惯例、风尚习俗以及原始宗教混杂在一起。它以维护和追求整体利益为基础,以非强制性的习惯、传统和威信为手段,有力地调节人们的行为活动和相互关系,是人类道德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开端。 非洲的原始部落 二、奴隶社会的道德 阶级道德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指适应奴隶制社会经济关系状 况的道德,主要 包括居于支配地 位的奴隶主阶级 道德以及与之对 立的奴隶阶级道 德。 维护或反对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的对立和斗争,是奴隶制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 (1)要求所有的人忠于奴隶主国家; (2)奴隶主鄙视劳动和劳动者; (3)男尊女卑,男主女从。 奴隶社会的道德比原始社会的道德有很大进步,成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中的一种独立成份。 奴隶社会道德的两面性 道德一方面走出了原始道德的限制,加快了发展步伐,有了很大进步; 在奴隶主身上,表现出原始道德中从未有过的恶习:“最卑下的利益和最卑下的手段”。 因此,奴隶社会的道德在揭开了人类道德史上的新的一页的同时,又使人类道德从淳朴的道德高峰跌落下来。 奴隶制社会后期,道德滑坡,奴隶主荒淫无耻 意大利有句俗语:“有多少奴隶,就有多少敌人。”深刻地表明反对奴隶主的暴虐,野蛮统治,争取做人的地位,是奴隶阶级的道德原则。 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就要求产生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就是封建制生产关系。奴隶社会的道德也被封建制社会道德替代 三、封建社会的道德 西 周 的 等 级 制 度 封建社会的道德特点 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 忠君、孝亲是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基本规范 男尊女卑 政治道德化,道德宗教化 农民阶级形成了勤劳节俭、艰苦朴素、诚实善良、不畏强暴等优良品质和因循守旧、散漫落后、保守自私等消极品质。 周朝的分封制 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分封制的核心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品第人物是中正官的主要职责。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的士人。 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 1.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 2.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品德评语。魏晋时的总评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 3.定品:即确定品级。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古代的四民 【出处】:《管子·小匡》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 古代所谓四民,指大学士、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士农工商是古人按着为社会贡献大小的顺序来排列的。 士排第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立德于心,建功于世,宣德功于言,泽被后人。 农排第二:“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以食为天”“家有余粮、心里不慌”,尤其在农业为主的国家。 工排第三:“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借助工具可以提高效率。 商排第

文档评论(0)

xiaoga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