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语解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词语解读

文言文词语 通假字 文言文虚词 文言文实词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一、通假字 通假是通用、借用的意思。古汉字通假的主要特点是借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例如:? ①满坐(同“座”)寂然,无敢哗者。 ②便要(同“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③寒暑易节,始一反(同“返”)焉。 ④政通人和,百废具(同“俱”)兴。 辨析通假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①依据字音,求得本字。例如在《木兰诗》中“出门见火伴” 的“火”字,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但从音同和音近方面方面去寻找本字,找到“伙”字就讲通了。 ②凭借字形,求得本字。例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同舍生皆被绮绣” 的“被”,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但从字形相似和相近方面去寻找本字,找到“披”字就讲通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尊君在不 徐以杓酌油沥之 塞土燕脂凝夜紫 门人然烛来 几家能彀 莫春者,春服既成 将军身被坚执锐 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 “之” 例: 君将哀而生之乎?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公将鼓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称善者久之 有义 无义 “而” “以” 一、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V.+以 乃入见。问:“何以战?” 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不修威仪,(人)亦以此见轻 4、时间词和方位词之后,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二、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可译“而、又、而且、并且”等,或省去。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切记: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实词的理解,关键还是看这个词所处的具体语境,一切推断的技巧都应在具体的语境中发挥作用。 《中考先锋》P74-75 或 鄙 称 得 固 患 见 间 且 请 穷 是 其 为 闻 谢 去 四、古今异义 ①词义扩大。例如“江”,古代专指“长江”;“河”古代专指“黄河”。在现代汉语里,“江”“河”则泛指一般江河水流。 ②词义缩小。例如“池”,古代常跟“城”连用,专指“护城河”;现代汉语里则只指“池塘”。 ③词义转移。例如“卑鄙”,古代“卑”指地位低,“鄙”指见识浅;现代汉语里是一个词,指“品质恶劣,不道德”。 《中考先锋》P64-65 坐 走 卑鄙 虽 但 开张 布衣 五、一词多义 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一个句子里,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的具体意义呢? ①养成“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习惯。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不断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②养成平时多积累,多整理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平时的学习中,把学过的词语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加以归纳整理。 《中考先锋》P62-63 固 亡 绝 良 遗 谢 间 名 辞 私 书 称 与 会 切记: 勤积累,强记忆 各种方法要融会贯通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说明》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一项要求。 要正确理解和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三、实词 一、字形分析法(形声、会意) 二、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 三、结构观察法 (相反、相近) 四、知识迁移法(成语、教材) 五、借助语境法 (上下文) * * * * * * * * * * * * * * * * * * * 说: yuè悦,高兴 不:fǒu否,表否定 杓:勺,勺子 燕,胭,胭脂 然:燃,点燃 彀:够,能够 莫:mù暮,暮

文档评论(0)

22ffbqq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