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句 义 一 、词语的搭配和词义在句义中的实现 词语的搭配既要受到语法规则的支配,也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另外,词义系统内部义场的特征(不同语言或方言在同一种现实现象的表达上的不对等,如北京话的“吃”和上海话的“吃”),社会使用习惯,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等方面的制约,词义搭配中会凸显一些语义特征,隐去一些语义特征。 二 、句子的语义结构和人类经验的映像(141-145页) 人类经验 语法结构 语法规则 语义结构 语义规则 语义角色 动程——物体 施事;受事;与事;主事;致事 外围语义角色:工具;方所;时间 语义角色与语法成分有密切关系。 三、 句法语义范畴和属于说者的人类经验映像 人称、 时、 指示(说话位置) 说话者-说话时-说话地 我- 现在- 这里 语气(属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 情态(体现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由情态助词、情态副词(一定/可能)或“我认为/我相信/我肯定/我确信”等小句来体现。 火车开走了。(客观) 火车一定开走了。 我认为火车开走了。主观态度 四、 句子的真值和句义的蕴涵、预设关系(147页) 真值:语义学所说的句子的真值,是要发现语义上有联系的句子、短语、词汇的真值是否存在可推导的关系。 蕴涵:从一个句子的句义一定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句子的句义,反向推导却不成立。 预设:如果一个句子的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都以另一句的肯定式为前提,则另一句子是该句的预设。 第四节 语 用 语用义的层次涉及语言形式与语境,特别是与语境中说话者的关系。 一、 语境与语境义 1.物理语境(说者、听者、时、地、内容) 2.话语语境(上下文、前言后语) 3.说者与听者的背景知识(民族、阶层、时代、受教育程度、职业、年龄、性别等) 二 、话题和说明 1.话题和说明的定义与话题的有定性 说者向听者传达的信息一定是关于某个实体(包括特定时、空)的信息,可称作“信息的基点”。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实体是句子的“话题”,针对话题展开的句子其他部分是“说明”。 说话者所选择的信息关涉对象,一般是有定的,即“确定的、有具体所指的实体”(听说双方都已知的信息) 2. 话题的句法表现 不同语言话题的句法表现不同,最常见的是两种情况:专门的虚词;句子中特定的位置. 汉语中,正常的语调和一般句式中,句首担任语义角色的成分是话题。 大象话题鼻子长。 鼻子话题,大象的最长。 今天嘛话题,我在家。 3.话题的意义:话题是句子所传递信息所关涉的实体,选择不同的句子成分作话题所传递的信息不同。152页 4.话题的关联与篇章话题 152-153页 基点 话语链 5. 话题与施事 对应关系 不一致关系 6. 话题与主语 区别:主谓语义关系密切;话题可以由外围语义角色担任还可与动词完全无关(学界认为汉语是话题主语型语言) 三 、 焦点和预设 1.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这就是句子的“焦点”。焦点可以通过语调重音标示,也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有的语言用专门的句法虚化成分标示(155页)。 2.句子传递信息所依赖的、说话者设定为自己与受话者都知道的那些知识就是“预设”。 (与前面预设角度不同:前面是从句义之间的关系的角度,这里是从进入言语交际的语境后听说双方的知识背景的角度) 四、 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言内意外 听话听音 指桑骂槐 意在言外 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 昨夜洞房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五、 言语行为(例:“请大家把书翻到第8页”) 言内行为:说话行为。 言外行为:说话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 言后行为:话语发出后所产生的结果。 言语行为研究最关注的是言外行为。 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阐述、命令、请求、询问、感谢、道歉、祝愿、承诺、宣告等。是通过不同句型结合语境体现的。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和一些特殊的动词(建议、命令、承诺等)都可以表达不同的言语行为。 主语为“我”:施为动词——施为句 直接言语行为:由基本句型或施为句明确体现出来的言语行为。(与语境密切相关) 间接言语行为:常具有超越直接言语行为的其他的言语行为功能。 直接言语行为通常为字面意义具有的行为功能,间接言语行为是非字面的意义具有的行为功能。如“能把杯子递给我吗?”用疑问句形式表祈使句意义,需要听话者领会并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赏析.pptx VIP
- 20 不间断电源(UPS)应急电源(EPS)机组(供电系统)空载负载运行调试记录(三) GD3030313-3.xls VIP
- 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联考 数学卷(含答案解析).pdf
- 中建地块塔吊吊运方案范本.doc VIP
- (正式版)D-L∕T 766-201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docx VIP
- 【打包带质量标准】打包带技术、质量协议.doc VIP
- 工商银行电子回单凭证完美版模板.xls VIP
- 消费心理学(全套课件)课件课件.ppt VIP
- 基层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3.5.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docx VIP
- 委托第三方组织召开业主大会协议书.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