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痔疮二甲诊疗1要点
痔(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
( 2013-2修订)
一 病名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痔(TCD编码:BW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编码:184.102)
二 诊断
(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7-94)。
(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6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 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
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2)检查方法
①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②肛管直肠指诊:是重要的检查方法。Ⅰ、Ⅱ度内痔指检时多无异常;对反复脱出的Ⅲ、Ⅳ度内痔,指检有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的纤维化痔组织。肛管直肠指诊可以排除肛门直肠肿瘤和其他疾病。
③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④大便隐血试验:是排除全消化道肿瘤的常用筛查手段。
⑤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行全结肠镜检查。
三 中医症候诊断
1.风伤肠络: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数。
2.湿热下注: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3.气滞血瘀: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收缩,坠胀疼痛,甚则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4.脾虚气陷:肛门坠胀,肛内肿物脱出,需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可出现贫血,面色少华,头昏神疲,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细弱。
(一)中医中药内服治疗
1.风伤肠络
症侯: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祛风、凉血止血。
代表方剂:凉血地黄汤加减。
常用药物:生地、枳壳、当归、地榆、丹皮、玄参、郁李仁、大黄、火麻仁。
2.湿热下注
症侯: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五神汤加减加减。
常用药物: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地黄、当归、栀子、黄芩、地榆炭、槐花、甘草
3.气滞血瘀
症侯: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