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鼎源流考.doc
九鼎源流考
“九鼎”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化符号。它的象征意义,远非一般夏商周青铜彝器所能比拟。从“一言九鼎”“问鼎中原”这样的成语中,我们还依稀可见九鼎在国人心目中所形成的至高无上的影子。
九鼎,因象征国家权力,即古代王权,曾经具有非凡的分量,以致古往今来,围绕九鼎衍生出了许多令人回味的历史典故,甚至演绎出一幕幕历史闹剧。九鼎无论作为实物还是作为象征符号,其所受到的尊崇都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鼎本为实用炊器,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已广泛使用陶鼎作烹煮食物之具。进入夏商以后,鼎成为最重要的礼器,不仅有陶鼎,还出现了青铜鼎。列鼎数量多寡,表明使用者地位等级高低。代表等级之列鼎一般为奇数。在周礼中,通常认为天子可用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公羊传·桓公二年》:“宋始以不义取之,故谓之郜鼎。”何休注:“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
鼎本身还具有革故鼎新的意义。《易·鼎》云:“鼎,象也。”王弼注:“法象也。”孔颖达正义:“明鼎有烹饪成新之法象也。”
列鼎制度规定了王者用九鼎的特权,而革故鼎新又为鼎增添了体现天道变迁的隐喻。由此形成专门铸九鼎以象征王权的历史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铸九鼎始于何时?一说大禹时“九牧贡金为鼎,故称九鼎,其实一鼎”,见《尚书·召诰》孔颖达疏。然而此解甚谬,不足为据;并且称九鼎实为用九州之牧所贡青铜铸为一鼎,亦属臆测。“禹作九鼎”是历代相沿的传说,大约是承袭《史记·孝武本纪》“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之说。实则现在所见最早记录九鼎来源的文献《左传·宣公三年》中,并未提大禹铸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这段文字只说夏代铸鼎,鼎上有九州图像。它倒也表明鼎象征九州,从而也象征王权;并通过用鼎祭祀,以驱邪避害,让九州之民敬畏。这段文字并未明说是夏代哪个帝王所铸。最早言及铸九鼎之人的文献见《墨子·耕柱》:“昔者夏后开使蜚廉采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九鼎既成……”“夏后开”即夏禹之子夏启。则始铸九鼎者应是启而非禹。然而从现代考古看,青铜铸造在夏代尚属草创,到商代技术方臻成熟。至今所见夏代青铜器均较简陋,青铜鼎则更未曾发现,因而商王的九鼎是否来自夏朝,尚可存疑。商代祭祀王后的“后母戊鼎”(旧称“司母戊鼎”)重达875公斤,作为国家重器的九鼎在规制上无疑会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左传·宣公三年》王孙满称运输一鼎须用九万人看,虽不免夸张,却也可想见其鼎之大了。而夏代尚没有能力铸出那样的巨型礼器。因此,传说时代的禹铸九鼎或启铸九鼎,终为传说,未必可信。言商代始铸九鼎,应是比较接近实际的。
历代文献均谓九鼎系夏、商、周三代相传。《左传·宣公三年》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墨子·耕柱》亦云:“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代是否已铸九鼎,前已辨析。商代象征王权的鼎移迁于周,则见于多种文献。《逸周书·世俘》载武王克商后“荐俘殷王鼎……告天宗上帝”,获取了“王鼎”,须举行告天宗上帝仪式,可见此事非同寻常,有朝代更替的象征性。《尚书·召诰序》“成王在丰欲宅洛邑”,孔安国注:“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欲以为都。”
周之九鼎,一直也为列国所觊觎。前引《左传》文又云: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到洛水,“观兵于周疆”,向周朝“问鼎之大小轻重”。杜预注:“是欲逼周取天下。”虽然楚庄王称“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意思是铸九鼎轻而易举,用楚国人做带钩的一部分铜,就可铸成。但谁都知道,自铸九鼎与三代所传九鼎的象征意义是不同的,拥有三代传承的九鼎才具有号召力。因此,列强都有强烈的问鼎野心。到战国时期,围绕九鼎发生了更多争斗。《战国策·东周》:“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这是周显王时(前368年~前321年)的事,而其时齐、楚、魏均谋夺九鼎。同书《西周》即有“齐秦恐楚之取九鼎也”的记述。又同书《秦策》:张仪劝秦攻周夺鼎,“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这是秦惠王时(前337年~前311年)的事。拥有九鼎便可号令天下,话说得相当直白。可知当时周鼎岌岌可危。
关于周鼎后来的下落,“史记·封禅书》载两种说法:“秦灭周,周之九鼎入于秦。或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即一说秦昭王灭周,迁九鼎入秦。此说又见于《汉书·地理志》:“(秦)昭王开巴蜀,灭周,取九鼎。”同书《五行志》也载:“秦遂灭周,而取九鼎。”而另一说法则称九鼎沉入泗水,后世不复得见。从《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记始皇二十八年“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来看,周之九鼎应当未曾人秦。《史记·孝武本纪》又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原经济区“三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四大机制探论.doc
- 中原经济区档案资源选取标准与数据库设计.doc
- 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的区域协作.doc
- 中原经济区部分地市档案网站建设的评估与分析.doc
- 中古声母疑母字在绍兴方言中的读音分析.doc
- 中国80后年轻人的新工作观念质性研究报告.doc
- 中国DIY蛋糕店行业调查报告.doc
- 中国“诗赋外交”的起源.doc
- 中国与东盟控制跨国犯罪合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 中国与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doc
- 301115_2024_#ESG_联检科技_2024年度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报告_2025-04-29.pdf
- 300308_2024_#ESG_中际旭创_2024年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_2025-04-21.pdf
- 想生科技产品注册公告及所需文件상생기술제품_등록_공고문_및_제출_서류.pdf
- 300760_2024_#SD_迈瑞医疗_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_2025-04-29.pdf
- 300870_2024_#SD_欧陆通_欧陆通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_2025-04-22.pdf
- 301369_2024_#ESG_联动科技_2024年度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报告_2025-04-18.pdf
- 300937_2024_#SD_药易购_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_2025-04-25.pdf
- 300621_2024_#ESG_维业股份_维业股份:2024年度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报告_2025-04-19.pdf
- 300428_2024_#SD_立中集团_立中四通轻合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文版_2025-04-21.pdf
- 301167_2024_#ESG_建研设计_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_2025-04-04.pdf
最近下载
- 纪律处分条例解读违反政治纪律案例警示党课PPT.pptx VIP
- 既有线区间光缆敷设专项施工方案(1号线).docx VIP
- 招标代理服务服务方案.doc VIP
- 《信息通信网络线务员》(综合布线装维员)理论考试题库资料大全-中(多选、判断题).pdf VIP
- 北京地方标准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规程DB11T 1620-2019 .pdf VIP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模拟卷及答案.docx VIP
- 高铁路基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 MD800系列多机传动变频器功能手册.pdf
- 消化道溃疡课件.ppt VIP
- 2025至2030服务器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