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五四制语文七上题破山寺后禅院3.pptVIP

沪教五四制语文七上题破山寺后禅院3.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沪教五四制语文七上题破山寺后禅院3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背诵古诗二首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品读和诵读,理解诗的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会诗歌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常建 常建,盛唐著名诗人,有《常建集》,与王昌龄是朋友。一生仕途不得志,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寄情琴酒,隐居作诗。他的是现存五十多首,多以山林胜景为题材。这首诗抒发了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赏析“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和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 朗读并释义 登岳阳楼 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湖北)到达岳阳,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57岁,距命终仅有二年,患肺病及风湿症,右臂偏枯,左耳已聋。出蜀后,生活上一直无依靠,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孤舟,随处漂泊,行无止定。 品读感悟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并赏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慕名已久、向往之久 “今上”:夙愿得偿,幸事一件 “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   “昔”与“今”之间,未简单的以 “喜”“悲”之词加以填充,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回味。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人青年时代当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   如今,祖国山河残破,疮疾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是诗的颔联,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浩翰无际的磅礴气势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景色宏伟奇丽,意境阔大。这两句彰显了诗人精神空间的宏伟和辽阔。 精字品析 浮:不着痕迹地把苍茫大地变得轻了,也把洞庭湖反衬得极目无垠而且深沉浑厚了。在登楼的场景中,诗人感到大地和天空都在湖面上漂浮,想象的气魄又极为博大。这个字用的自然贴切,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极富动态感。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两年,身体衰弱不堪——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 “有孤舟”: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上联展现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联画出水上的一点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然大小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从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这涕泪之中,有对亲  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  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  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  自悼。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   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互为表里,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颈联和尾联有何联系?   名为“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