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论陶渊明的诗歌成就
学生姓名:倪亚萍
学 号:051040675
指导教师:寿敏霞
专 业:汉语言文学本科
年 级:05年春季
分校(学院):浙江电大诸暨分院
摘要:陶渊明是我国中古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出生于公元365年,卒于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他祖系大司马陶侃,一生几度出仕,亲人逐一离逝,家贫又遭火灾,晚年疾病缠身。但他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毅然辞官归返故里,躬耕自给,从41岁起隐居一直到病逝。陶渊明小时受过儒家教育,极喜欢老庄学说并深受影响,崇尚自然,向往美好的未来。他在我国文学史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开创了成为后世诗歌传统题材的田园诗,创造出平淡自然的有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诗风静穆为主,亦有“金刚怒目”式。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极富个性。
关键词:陶渊明,题材,风格,诗歌成就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享年63岁。陶渊明的一生几度沉浮,几度仕隐,反反复复的仕隐正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他在41岁时彻底弃官归故里一直隐居至死。陶渊明卓越的文学成就以及高尚的人格风范,为历代士人敬仰。
1影响陶渊明诗歌成就的主要因素
1.1家世的影响
陶渊明是晋已故大司马陶侃的曾孙。陶侃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不仅作过大官,而且历史上记载着他一些特殊的性格,比如成语“寸阴是惜”,便出于陶侃的话“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出自《晋书·陶侃传》)陶渊明以陶侃为荣,如四十二岁作的《命子》诗第五首云:“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年)苏峻作乱,陶侃为盟主和庾亮等一起发兵讨伐,在平定苏峻之乱、保卫晋室中荣立头功,官至侍中、太尉,封为长沙公。陶侃卒后进位大司马。这位战功赫赫的大司马,陶渊明在诗歌中常常称赞,表达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崇拜。也正是这位曾祖父,造成了诗人内心、思想深处诸多的矛盾。
陶渊明的祖父为陶茂,曾任过武昌太守。他的父亲名逸,安城太守。《命子》诗六:“肃矣我祖,慎终如始。直方二台,惠如千里。於穆仁考,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诗里赞颂陶茂任职期间品性正直,坚持法则,他的恩惠使全郡人民和悦;叙述父亲是冲虚清淡之人,不因失官而愠,不因得官而喜。陶渊明的父亲卒于372年,即晋简文帝咸安二年,此时诗人才八岁 。人生三大不幸: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陶渊明八岁丧父,没有父亲的少年,可想而知的孤独和凄凉了,再说家道中落,生活异常地艰苦了。三十岁时,陶渊明又失去了妻子,后继娶翟氏。翟氏贤惠勤劳,和诗人志同道合,同甘共苦。虽然翟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诗人的丧妻之痛,但毕竟诗人经历了人生的第二大不幸,心灵深处总有一道曾经裂开过的口子。史书记载,翟氏出自隐士之家。《晋书·翟汤传》记载:翟汤之子翟庄,翟庄之子翟矫,翟矫之子翟法赐,几代隐士。陶渊明做了翟法赐的女婿。在陶渊明的近亲中做隐士还有两位,一个是他的叔父陶淡,另一个是他母亲孟氏的叔叔孟陋。总之,这些亲属和其他两晋之士的隐逸之风为陶渊明一生隐居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对于他在心理上以归隐为高尚无疑起了一定的鼓励作用。
在陶渊明的一生中,一个影响最深对诗人而言最重要的人物,无疑就是他的母亲孟氏了。陶逸的过早离世,抚养孩子的重担便落在母亲孟氏的肩上。孟氏是晋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孟嘉的第四个女儿。孟氏精明强干,不仅抚养儿子,而且还抚养陶渊明庶母生的女儿程氏妹。虽然陶渊明是将门之后,但显赫的家庭自此已经衰落了,祖辈的功勋已属于过去的荣耀了。家境贫困,孟氏辛勤操持家务,为养活自己和孩子,吃尽各种苦头。陶渊明在儿子陶俨尚幼便丧了妻子,翟氏第二年又生了陶俟,后来双胞胎陶份、陶佚及最小的儿子陶佟又接连出生,孟氏义无返顾地帮助儿子挑起生活的担子,使陶渊明能够读书,交友,并有时间进行文学创作。同时,在文化和品德教育方面,这位母亲也给过很大的影响。孟母在陶渊明37岁时病逝,程氏妹在其41岁卒于武昌,与其相知的从弟敬远在其47岁离世,至亲至爱的亲人的相继离去,使陶渊明痛苦不堪,从而也更孤独悲苦了。这种孤独和凄凉的情感在他的诗作里时常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
1.2文化教育的影响
陶渊明从小家境贫寒却受过良好的教育。“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诗第十六首)少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诗经》、《尚书》、《礼记》等儒家经典里徜徉,深受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同时,他也非常喜欢老庄学说。《老子》、《庄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