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什么 考试说明对该考点的表述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就是理解诗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综合近几年的高考,主要的命题方式为: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作者的心情。 3.这首诗某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试概括分析这首诗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 怎么考 2016年高考可能重点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内容主题的评价; 2.对思想感情的评价; 3.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1.P47 [2013·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被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尝试解答] 这首词蕴涵的情感主要有: ①久别重逢的喜悦; 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 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解题分析] 鉴赏诗歌的内容及情感,需要找出诗歌中一些能够体现情感的词语。这样,就可以抓住诗歌的情感基调。此诗中老”“空”“孤”“寒”“离愁”等词语都是直接或者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就可以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这是一首抒发个人际遇的词。词人回忆曾经的繁华生活,感慨宦海浮沉,不禁流露出凄凉与伤感的情绪。进士及第时,京城繁华,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而到滁州的欧阳修,身心疲惫,感觉自己老了许多,沦为天涯客。也许刚进士及第时,面对曲江,面对曲江中的鲜花,心中曾发过种种誓言,十年之后都已成空。上片说自己,下片说朋友。阆苑当然是一个好去处,他对朋友深情祝福,希望能够同年高升。“不见君家”是一种自谦,说自己已经落魄,微不足道,不敢仰视,这句也是祝福。孤城寒日,还是像往常那样。此时此刻,在作者眼里,城是孤的,日是寒的,依旧像平常那样,西斜落山。离愁无尽,红树连至天边云霞。全词意境缥缈,富有浪漫色彩。 2. P56 [2013·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尝试解答] 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解答理解情感类题目,既要注意全面把握全诗内容,特别是写景,也要注意解读题目。通过全文写景的“山静”“日长”“余花”与“好鸟”“眠”等可得出心境的恬淡;再结合全诗以及题目中的“醉眠”,可挖掘诗人“醉”的原因——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诗歌助读] 《醉眠》首先从空间与时间下笔。群山寂静,好似万物都不存在的远古;无思无虑,一天好像一年。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没有名利的诱惑,没有人事的搅扰,没有烦恼的萦绕,这是环境渲染,更是诗人的精神状态的写照。颔联写春要去,但对着枝头残花,照样可以喝得痛快;鸟啼也不妨碍醉眠。颈联空间转换,视角由山间转入房里,承上“眠”字写。“躲进小楼成一统”,世味进不来,当然也就闻不到,这是饱尝世味之人的辛酸之言,也是他在这特定的时空中所体悟到的价值观。 另外,盛夏时分醉卧当然已用得着竹席,但这得到清凉的,哪里只是身体呢?正是由于进入了这种顺适之态,所以即使是作诗这样的超功利之事,他也是无可无不可:“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梦中得句似得而实失,拈笔忘筌似失而实得,他就是这样领会了人生哲学上的辩证法。其中所透露的禅意,与此诗正是相通的。 知识点一 概括内容主旨 (一)概括内容主旨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诗歌的主旨是诗人写作诗歌的主要目的。概括内容主旨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常见的命题方式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这首诗可分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知识点二 分析思想感情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无论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还是对语言的揣摩,都是为了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压液氧泵原理、结构及检修、结构及检修课件.pptx VIP
- 内蒙古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学设计教案.pdf
- 抗战胜利80周年党课:铭记历史担使命,砥砺奋进新征程(附文稿).pptx VIP
- 2025年基本医疗保险管理.pptx VIP
- 千岛湖汽车客运北站发车时刻表.doc VIP
- 跟动物学“智慧”..ppt VIP
- 理事会理事候选人会员代表推荐表.docx VIP
- 人民医院被服库采购、驻店及配送服务项目(2包:巾单辅料等被服类) 投标方案(技术标).doc VIP
- 环保行业管道直饮水行业解读与项目盈利性分析:自来水的消费升级.docx VIP
- 2025粤港「组装合成」模块化建筑跨境贸易指南.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