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轼诗词中得到的启示.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苏轼诗词中得到的启示

从苏轼诗词中得到的启示 【摘要】苏轼由于绝高的才情和超迈的气度,在文学领域创获颇多。诗开宋调,文倡复古,成一代之大观,其词亦于传统词风中另立别调,开后世词坛之风气。接下来我将通过对苏东坡人生履历的不同时期所作的诗词文章的理解,体会苏东坡人生境界中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概况、诗词、人生履历、人生之境 一、苏轼的概况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苏轼博学多才,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是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 “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其所作画常有奇想远寄。作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 二、苏轼诗词中的八个阶段 一、渑池老寺、雪泥鸿爪(1037-1068) 在宋仁宗治世的最后几年,苏轼得到了“贤良科”三等的光荣出身,名震天下,成为一颗璀璨的新星。在这种宽厚谦逊的君主和敢于担当的大臣的理想配合模式造就的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苏轼开始了他的仕宦之途。英宗时期,仕途依旧平顺。不过治平二年妻子的去世、次年父亲的去世,一连串亲情的打击,使得作者更加珍惜自己才华相当,荣辱与共的兄弟。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何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该诗首联,依七律,本应对仗,苏轼却用单行之句,可见其豪放本色。鸿雁已经不知去向,留下的痕迹也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失去其物质的寄托,僧死壁坏,题诗不见。苏轼从这偶然留下的痕迹中引起往事的鲜明记忆,并在最后还不忘提醒弟弟来共享这记忆。 人生无常,在世上的行踪也是飘然不定的。留下的痕迹终会消散,但只要有人尚能珍惜那些回忆,便拥有了人世间的温馨。使我不由想起熙宁九年作者所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变法风潮、宦海沉浮(1069-1079) 熙宁二年,苏轼守丧结束归京,王安石主持的变法拉开序幕。因上书《拟进士对御试策》得罪王安石,被迫请求离京外任。仕途不意,黯然离京。 龟 山 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 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 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 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 飘荡的生涯中,时隔多年遇旧景,不免感觉物是人非。以僧人静卧庵中,闲散自在,初见白发,映衬自己仕途漂泊,一事无成,而自己却日益衰老。以古迹的荒废,引出古今兴亡之叹,映衬自己的沉浮和身边环境的变化。闲僧与故垒,在飘荡的人生经历中,又多了一层的反思和感悟。时间的流失对于动者、静者都是一样的。两具不易,却也不能互相代替,苏轼固然还要继续自己的仕途,东去如水;老僧也还要静卧庵中,不动如山。 三、乌台诗案、东坡闲居(1079-1084) 熙宁七年至九年,王安石受“新党”内部少壮派的打击,被迫罢相。“新政”变成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圣政”,元丰二年,蔡确担任参知政事,为维护“新法”、安定人心,联合御史台长官李定,弹劾苏轼特语讥讽朝廷,苏轼被拘捕入京,关押在御史台审理,所以这场震惊朝野的文字狱史称“乌台诗案”。 经过众多亲朋好友、旧党群僚的群起营救,以及皇帝的爱才之心,苏轼免去死刑,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其他与之相关的人也受到了相对缓和的惩罚。苏轼也进入了生平的第一次贬谪生涯。在黄州的时候,苏轼耕种自给、养生自保、著书自见、文学自适、韬光养晦;过上了闲适自在的居士生活。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