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连词,可是 副词,将近 副词,姑且,暂且 连词,尚且 副词,将要 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用法并解释 1、觉宇宙之无穷 3、光照临川之笔 2、谁悲失路之人 4、识盈虚之有数 5、怀帝阍而不见 6、奉宣室以何年 取独,不译 助词,的 助词,的 取独,不译 连词,表转折 介词,在 (二)文理分析 1.“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 虚之有数”用的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何种情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议论抒情。登阁四望所见绚丽秋景,自然引发豪情逸致,而放眼浩瀚的宇宙,体悟天地之大,一时宇宙无尽与人生有限强烈对比,个人的渺小感,人生的短促感,无奈的宿命感,都让人悲从中来。 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 之客”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抒写郁结于胸的仕途失意之悲,怀才不遇之恨;从中既可感受王勃强烈的用世之心,又看到他抱负落空、政治失意后内心的悲哀和孤独。这也是一切“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极易拨响共鸣的心弦。 3.文章4、5段引用的典故比较多,请思考引用孟尝、 阮籍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反衬了作者坚定的意志。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慤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鲁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勃,三尺 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 终军之 弱冠;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士佩戴三尺长的绅(古代礼服上束带的下垂部分) 身份低微 一个 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指投军报国 同“于” 男子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投笔从军 宗悫:南朝宋人,少年时 就有“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抱负 的 我,地位低下,只是一介书生。 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 (像班超那样)怀着投笔从戎的壮志,也仰慕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心。 【判断句】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报国无门的遭遇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 于 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 孟氏之芳邻。 他日 趋庭,叨 陪 鲤对; 今兹捧袂,喜托 龙门。 不译 一生 侍奉 到 指官职 指谢玄 结交 赴宴的嘉宾 过几天 快步走过庭院,这是表示对长辈的恭敬。趋:小步快走 惭愧的接受,表示自谦 接受父亲的教诲 举起衣袖作揖,指谒见阎公 衣袖 寄托身子,这是客气话 借登龙门的说法,表示由于谒见了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价 自己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到万里以外朝夕侍奉父亲。 不是谢玄那样出色的人才,(却能在今日的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 过些天,将马上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今天举袖作揖谒见阎公,像寄身龙门一样高兴。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的原因,及与会的喜悦 杨意不逢,抚凌云 而 自惜;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是由他推荐给汉武帝的 这里指司马相如的赋 转折关系连词 独自悲伤 连词 【宾语前置句】 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 即使是司马相如,也只能抚摸着自己的确得意之作而独自悲伤; 既然遇到了钟子期这样的知音,奏出《高山流水》那样的乐曲又羞惭什么呢? “杨意不逢”等四句借典故表明自己愿意作诗。 第六段: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 “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 “杨意不逢”等四句表明自己愿意作诗。 (二)文理分析 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作者先以终军自比,表示请缨;再以班超、宗悫自许,表示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以此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总结.ppt
- 《数据收集整理》第二课时总结.ppt
- 《刷子李》(公开课完美版)总结.ppt
- 《刷子李》2016新版总结.ppt
- 《谁跟小羚羊去避暑》总结.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人民版必修1讲稿.ppt
- 《四季》2总结.ppt
- 《送给爸爸的新年礼物》总结.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英语5.4Lesson4Let’sDance北师大版必修2讲稿.ppt
- 2015-2016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汇总讲稿.ppt
- 多点监督与特征融合校准:目标检测算法的创新与突破.docx
- 南宁市门诊HIV_AIDS患者抑郁状况剖析与影响因素探究.docx
- 医疗过失犯罪中客观归责理论的精准适用与深度解析.docx
- 南宁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ocx
- 清解瘀毒胶囊对脑出血大鼠血红蛋白毒性作用及机制探究.docx
-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现状、问题与突破路径.docx
- 泉州开发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区域经济与市场环境的分析.docx
- 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度耦合及中国战略抉择.docx
- 分布式信号波达方向 - 时延联合估计算法的深度剖析与创新探索.docx
-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精神传播的创新变革.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