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
特点和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避雷接地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安装工程。?
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2.1.1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2.1.2配备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材料准备
3.3 辅料有螺栓、垫圈、弹簧垫圈、支架、电焊条、预埋铁件、小线、水泥、砂子、塑料管、黄油漆、绿油漆、防腐漆、银粉漆等。
主要机具
常用电工工具、钢锯、锯条、电焊机、电焊工具、压力案子、电锤、冲击钻等。
作业条件
2.4.1避雷引下线暗敷设作业条件:
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墙、柱钢筋已绑扎完。
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2.4.2 避雷引下线明敷设作业条件:
支架安装完毕。
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土建外装修完毕。
2.4.3接地干线作业条件:
支架安装完毕。
保护管已预埋。
土建抹灰完毕。
2.4.4 支架安装作业条件:
各种支架已运到现场。
结构工程已经完成。
室外必须有脚手架或爬梯。
材料质量控制要点
3.1防雷引下线暗(明)敷设
3.1.1焊接面不够,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及焊渣处理不干净等现象。应按规范要求修补更改。
3.1.2漏刷防锈漆和面漆,应及时补刷。
3.1.3 主筋错位,应及时纠正。
3.1.4引下线不垂直,超出允许偏差。引下线应横平竖直,超差应及时纠正。
3.2接地干线安装。
3.2.1扁钢不平直,应重新进行调整。
3.2.2接地端子漏垫弹簧垫,应及时补齐。
3.2.3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及焊渣处理不干净等现象。应按规范要求修补更改
3.2.4漏刷防锈漆和面漆,应及时补刷。
施工工艺
4.1 避雷引下线安装工艺流程:
测量弹线定位(明)→支架安装→避雷引下线敷设固定→避雷引下线连4.1 接→防腐处理→标识→检测验收
4.2 避雷引下线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接地引下线扁钢截面不得小于25mm×4mm;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
4.2.2接地引下线必须按设计要求标高位置做断接卡子或测试。
4.2.3断接卡子所用螺栓的直径不得小于10mm,并需加镀锌垫圈和镀锌弹簧垫圈。
4.2.4 利用主筋暗敷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不得少于二根主筋。 现浇混凝土内敷设引下线不做防腐处理。
4.2.5 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如消防梯、烟囱的铁爬梯等)可作为引下线,但所有金属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
4.2.6 接地引下线沿建筑的外墙敷设时,从接闪器到接地体,引下线的敷设路径,应尽可能短而直。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不可能直线引下时,也可以弯曲,但应注意弯曲开口处的距离不得等于或小于弯曲部线段实际长度的0.1倍。引下线也可以暗装,但截面应加大一级,暗装时还应注意墙内其它金属构件的距离。
4.2.7 明敷接地引下线的支持件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0.5~1.5m,垂直直线部分1.5~3m,弯曲部分0.3~0.5m。
4.2.8 接地引下线应躲开建筑物的出入口和行人较易接触到的地点,以免发生危险。
4.2.9 在易受机械损坏的地方,地上约1.7m至地下0.3m的区段应加保护措施,为了减少接触电压的危险,可用PVC管或竹筒将引下线加以保护。
4.2.10 采用多根明装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测量接地电阻,以及检验引下线和接地线的连接状况,应在每条引下线距地1.8~2.2m处设置断接卡子。利用混凝土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必须将焊接的地线连接到首层配电盘处并连接到接地端子上,可在地线端子处测量接地电阻。
4.2.11 每栋建筑物至少有两根引下线(投影面积小于50m2建筑物例外)。避雷引下线最好为对称位置,引下线间距离不应大于20m,当大于20m时应在中间多引一根引下线。
4.2.12 设计要求接地的幕墙金属框架和建筑物的金属门窗,宜按设计要求就近与接地引下线或均压环连接可靠,连接处不同金属间应有防电化腐蚀措施。接地导体应符合5.2.1条规定。
4.3 避雷引下线暗敷设做法:
4.3.1首先将扁钢(或圆钢)用手锤(或钢筋扳子)进行调直或抻直。
4.3.2 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按设计要求随建筑物引上,挂好。
4.3.3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用卡钉分段固定。
4.3.4及时将引下线的下端与接地体焊接好,或与断接卡子连接好。随着建筑物的逐步增高,将引下线敷设于建筑物内至屋顶为止。如需接头则应进行焊接,焊接后应敲掉药皮并刷防锈漆和面漆(现浇混凝土除外),并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验收,做好记录。
4.3.5 利用主筋(直径不少于Ф16mm)作引下线时,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主筋位置,用油漆作好标记,按设计位置标高做好焊好测试点,随钢筋逐层串接至顶层,焊接出一定长度的引下线至接闪器,搭接长度不应小于6D,做完后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光伏电站运行常见故障及技术解决方案.pdf VIP
- 军队文职考试《公共科目》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docx VIP
- 生成式AI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教师教学决策优化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二物理导学案-全一册.pdf VIP
-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pdf VIP
- 人民大2023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PPT第2章 选:论文选题与研究设计.pptx VIP
- 2025年中国食品级碳酸氢钠数据监测报告.docx
- 能源与动力工程研究教授——程林同志事迹材料— .doc VIP
- 高中物理竞赛-话题5:多质点在动态多边形顶点的相遇问题和多解问题.doc VIP
- 《提升基层干部管理能力》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