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大学西迁照片小考.doc
浙江大学西迁照片小考
摘要:一幅约70年前摄于贵州湄潭的照片(文中照片1)近些年被多部以浙大西迁为题的文本所采用,但照片中两位人物的名字注记各不相同,时间说明也有误。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事件脉络的梳理,相关人物照片的比对,指出这张历史照片中人物和时间注记的错误所在及产生的原因,并作出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以免对该照片的误读和错用。
关键词:一幅照片 人物和时间 浙大西迁 湄潭 考证
中国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4)01-128-130
七十多年前,浙大西迁贵州,在黔中青岩、黔北遵义、湄潭等地办学近七年,写下了中国现代科教史上辉煌的一页,留下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对黔北浙大人和事的记忆逐渐模糊,加上当时没有留下说明文字,从而出现了对摄于黔北时期的照片中人物辨认及拍摄时间记忆上的差异甚至错误。以下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历史照片的比对,事件脉络的梳理,相关人物的考证,对照片1这张七十年前摄于湄潭的历史照片中的人物和时间注记作一辨析考证,作出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以免再被误读错用。
照片1是一幅珍贵的抗战时期黔北浙大的照片,近些年被多部以浙大西迁为题的著述作为历史证据所采用。我们以采用了这幅照片的《中关村回忆》(蔡恒胜等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西迁浙大》(李曙白等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和《西迁画传——浙江大学“文军长征”纪实》(以下简称《西迁画传》,浙江大学档案馆王玉芝等编,2005年)这三部著述为例。这张两人照片摄于被浙大用作校舍的湄潭文庙,三部著述注记中出现了三个名字:即蔡邦华、胡刚复和江恒源。《西迁浙大》对照片l的注记只有一个人名,即胡刚复,注为右站立者,时间记为1939年5月。《西迁画传》对照片l的注记是“蔡邦华、胡刚复教授在湄潭”,没有注明人物方位排序,也无时间记录。《中关村回忆》所辑蔡恒胜回忆父亲蔡邦华的文章《蔡邦华与浙江大学的不解之缘》注记为“蔡邦华(右)、江恒源(左)摄于湄潭分部文庙前”,没有注明时间。我们认为,蔡恒胜对照片1的人名注记是正确的,其它两著的注记有误,照片拍摄时间也非1939年5月而应是1943年,考证如下:
胡刚复191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20世纪中国第一代物理学家,吴有训、严济慈、赵忠尧、钱临照、钱学森、吴健雄、卢嘉锡、程开甲、李政道等都曾是他的学生。在竺可桢的领导下,胡刚复对浙大完成西迁黔北的壮举,并由一所地方性大学发展为全国知名大学,作出了特殊的贡献。1938年10月,浙大迁到广西宜山,直到1940年元月,浙大才离开宜山北迁贵州。据竺可桢1939年日记(见《竺可桢全集》第七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年)所记,5月1日,晚8点半,竺可桢召开行政座谈会,胡刚复是与会者之一。5月6、12、19、24、25和27日均有胡刚复在宜山的记载。28日又载:“(竺可桢)偕(胡)刚复、士楷及诚忘至昆虫室看新自土中掘(出)之白蚁王后。”因此1939年5月,胡刚复没有离开过宜山,不可能到湄潭去照相。
竺可桢等人第一次到湄潭考察是1939年6月。据竺可桢日记,1939年6月9日,竺可桢与胡刚复、张孟闻由宜山出发前往黔北湄潭,第一站是贵州独山。10日由独山到贵阳,12日由贵阳至遵义,13日由遵义前往湄潭,同行者除了胡刚复和张孟闻,还有督学夏雨屏,四人乘轿子三辆,滑竿一顶。遵义到湄潭约七十四公里,四人在路上走了两天,于14日到达湄潭。这是竺可桢也是浙大人首次进入湄潭。16日,竺可桢等人从湄潭返同遵义。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竺可桢等人这次到湄潭的照片。竺可桢首次湄潭之行主要是考察湄潭的房舍等办学条件,浙大是否迁湄,未最后定夺,此时竺可桢等人的思绪和注意力都不会在拍照留影上。而1940年5月,遵义到湄潭公路已修通,浙大正式搬迁湄潭,遵义县县长刘慕曾亲自一路陪送,湄潭县长严浦泉到城外迎接,这才有了照片2,此照是刘、严等当地官员与竺可桢和蔡邦华等人的合影。浙大的理学院生物系和农学院1940年夏先迁至湄潭,数学、物理和化学三个系1941年才从遵义迁来,江希明和蔡邦华均是生物系教师,从照片1中人物神态来看,照片应拍摄于生物系迁入湄潭安定下来之后,因此最早也应是1940年夏季。
蔡邦华是我国著名昆虫学家,1936年从德国回国,1938年到浙大任教,1940年任浙大农学院院长。虽然在竺可桢1939年5月份日记中未见蔡邦华的名字,但也没有蔡邦华到湄潭的记载。可以肯定,整个5月蔡邦华也在宜山,如果蔡邦华奉竺可桢之命,5月份先行到湄潭考察,此事应有所记载,尤其是竺可桢不可能不记下这一关系到浙大前途的要事。竺可桢1939年6月6日有如下记载:(竺可桢)六点晚膳后到(宜山)东门外打米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