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根文学 以阿城、韩少功、王安忆等为例 发生背景: 现代化与现代意识 文化寻根不是向传统复归,而是为西方现代文化寻找一个较为有利的接受场。 内容: 所谓“文化寻根”意识,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1、在文学美学意义上对民族文化资料的重新认识与阐释,发掘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如阿城的《棋王》); 2、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能量的源泉(如张承志《北方的河》); 3、对当代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丑陋的文化因素的继续批判,如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的深入挖掘。这虽然还是启蒙主义的话题,但也渗透了现代意识的某些特征。(如韩少功的《爸爸爸》) 新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创新意识 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爸爸爸》 他生下来时,闭着眼睛睡了两天两夜,不吃不喝,一个死人相,把亲人们吓坏了,直到第三天才哇地哭出一声来。能在地上爬来爬去的时候,就被寨子里的人逗来逗去,学着怎样做人。很快学会了两句话,一是“爸爸”,二是“X妈妈”。后一句粗野,但出自儿童,并无实在意义,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符号,比方当作“X吗吗”也是可以的。 三、五年过去了,七、八年也过去了,他还是只能说这两句话,而且眼目无神,行动呆滞,畸形的脑袋倒很大,象个倒竖的青皮葫芦,以脑袋自居,装着些古怪的物质。吃炮了的时候,他嘴角沾着一两颗残饭,胸前油水光光的一片,摇摇晃晃地四处访问,见人不分男女老幼,亲切地喊一声“爸爸”。 要是你冲他瞪一眼,他也懂,朝你头顶上的某个位置眼皮一轮,翻上一个慢腾腾的白眼,咕噜一声“X妈妈”,调头颠颠地跑开去。他轮眼皮是很费力的,似乎要靠胸腹和颈脖的充分准备,才能翻上一个白眼。 调头也很费力,软软的颈脖上,脑袋象个胡椒碾捶晃来晃去,须沿着一个大大的弧度,才能成功地把头稳稳地旋过去。跑起来更费力,深一脚浅一脚找不到重心,靠头和上身尽量前倾才能划开步子,目光扛着眉毛尽量往上顶,才能看清方向。一步步跨度很大,象在赛跑中慢慢地作最后冲线。 那把剪刀剪鞋样,剪酸菜,剪指甲,也剪出山寨一代人,一个未来。她剪下了不少活脱脱的生命,自己身上落下的这团肉却长不成个人样。 丙崽人生的意义就成为小说中其他人物生命存在方式和意义提供了一个价值判断的参照。丙崽的存在似乎毫无价值,“活着还不如死了的好”。然而恰恰是他总是活着,永远穿着开裆裤,挂着鼻涕,长着脓疮,垂着硕大无比而又空空如也的脑袋,额上布满皱纹——一个永远停滞在“十三岁”的小老头。 这个形象象征了人类自身时常会遭逢的一种境遇,一种无力把握世界、无法表述自我、弱小无助浑浑噩噩的存在状态。他的长存不死,则象征了人类自身的虚弱与渺小。 种族的生命也就是在这种状态下顽强而无理性地延续着。在这里含有个体生命和种族生命之间息息相通的神秘意味。 “在这部小说里,作家认真地探求着个体生命、种族生命以至人类生命的关系,它们的形成,以及生存的艰难过程” . 《爸爸爸》站在现代意识的角度,对民族文化形态表达了一种理性批判,探询了在这种文化形态下的生命本体意识,并力图从文化的角度找出造成现代中国人生存困境的埋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的劣根。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韩少功的《爸爸爸》的寻根意识与鲁迅揭示“国民劣根性”的启蒙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分析丙崽的形象 《爸爸爸》以白痴丙崽为主体,放射性地勾勒出传统文化哺育出的群体性格。丙崽实际上是楚文化的一个象征物,一个活生生的群体形象的抽象符号。 作为一个非人化的可怜虫:他思维混乱、语言不清、猥琐卑贱,只会喊爸爸爸和 X妈妈。这样一个白痴,却被人们视若神灵,受到膜拜,这就表现了群体性的愚昧和迷信。 在经历了血与火的野蛮的械斗之后,丙崽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就象征了愚昧和丑陋的民族根性的代代延续。作者通过这一形象,抨击愚昧、蛮荒、冥顽不化的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1)揭示出民族文化形态中迷失理性的严重性。 (2)批判了民族文化中的劣根性和无理性生存顽固的延续性。 “吃”的唯物论与“棋”的文化解构??——解读《棋王》的“非寻根”意义 阿城《棋王》 初刊于《上海文学》1984年7月号 《棋王》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一直是与“寻根文学”互相诠释,《棋王》的意义依赖“寻根”的历史语境;而“寻根”的意义也通过《棋王》之类的作品得以建构。“寻根”既放大了《棋王》的意义,也遮蔽了《棋王》更为原本的内涵。 一、 时代精神的早期瓦解:“吃”与“下棋”的唯物论特性 “下棋” 在王一生的身上要体现的更有可能是一种逃避和自我隔绝。 “下棋”要摆脱的是对世事的过度关切,暂时忘却眼下利益和前途命运。但“下棋”在王一生最初始的心理学意义可能是一种逃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