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师德[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市场经济与师德[精选]

市场经济与师德建设 徐书生 黄蕙芬 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师德的进步,同时,也使师德建设面临着许多困惑,为此,我们必须首先从理论上探讨师德重构问题,明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师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及实现途径,从而使师德建设走出困境,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持。 一、社会转型期师德建设的紧迫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教育改革的深化,需要教育道德特别是教师道德的支持和维系。我们从教育领域适应党中央提出的两个带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过程中,可以看到经济对教师道德的促进作用。 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教师道德也不例外,只不过它又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相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主、平等,公正、公平、公开、开放、竞争,让教师从旧的道德观念的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为新的教育、教师道德、新的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精神土壤,促进了师德的进步。 与此同时,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促进师德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是,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竞争原则、等价交换原则不加分析和选择地盲目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导致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有一定程度的泛起,从而使社会转型期的师德建设面临着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为: 一是师德理想的迷失。在社会转型期,传统的旧的道德体系已经解体,而新的,现代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师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这就使得有的教师只讲实惠,而缺乏精神追求,教师的角色意识淡化,出现道德理想的迷失。 二是师德准则的失范,传统的师德规范淡化。建国40多年来的新道德在部分教师中受到怀疑和否定,在文化撞击与经济改革的今天,新旧两种师德观念、道德价值的冲突,已渗透到教师日常生活、教师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到教育结构的各个层面。教师时时感受到、经历到这种冲突。例如,在教师的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等道德生活领域,都表现出两种道德价值观的冲突和对立,都存在双重价值标准问题,从而面临选择的两难困境。 三是师德行为的失序。其主要表现为,教育过程的功利行为强化,甚至出现了拜金主义倾向;真善美和假恶丑本来分明的是非标准在一些教师中却含混不清,下海热,跳槽热及第二职业热使得部分教师很少再去谈论师者的仪表和责任心;敬业奉献精神受到“实惠”的侵袭。由于上述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师德的内在自我约束力和外在制裁力相对脆弱,师德教育缺乏理论化与系统化,而流于形式化和空洞化。诸如此类的变化,不仅对教师而且对教育的对象(学生)都已经和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思想道德建设,并使其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这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师者教书育人的功能、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四有”新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无疑具有十分紧迫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的价值定位 教师的价值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文化的撞击,经济的转型,导致了教师价值的激变性和多元化。在社会生活中,价值本身也是力量的体现。在现代,起码有三种价值观同时并存:“知识就是力量”、“金钱就是力量”、“德性就是力量”,分别代表了知识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德性价值观。三者之中,“金钱就是力量”在自觉的文化中虽然没有得到过多的鼓励,但深潜于部分人的意识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悄然抬头;而“知识就是力量”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颇大。应当肯定,它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具有不可否认的意义,但从本质上,它也是一种片面的价值取向,因为知识本身是没有向度的,没有德性的参与,它也可能起消极的作用。“德性就是力量”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它当然也内在地存在着忽视知识,经济价值的倾向,但对这一命题的过分忽视,使得部分教师与学生片面追求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忽视人格的造就与培养,形成一种单薄的人格。应该说,现代中国教育的内在问题,当然有一个注重知识的问题,但更突出的是对德性的关注的问题。对德性力量的否定,对教师来说,就是形成平面的也是平庸的人格境界,缺乏献身精神,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德性就是力量”是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德性价值与知识的整合,才能形成教师全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的内在价值结构,教师也才能形成健全的精神与健全的人格,从而真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师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要求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祖国、为人民培养、教育学生自觉地遵守各项道德规范;教师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上层建筑,要求教师明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目的,正确处理教育劳动过程的各种道德关系,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教师道德或教育道德最核心的本质是给学生以实际教益,具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态度和行为,努力地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