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总论,2.pptVIP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绪言 方剂的定义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 方指药方、处方,剂指调配、调和. “方剂”的原义是指以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组合成方。 《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方剂是中医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是中医理、法、方、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剂学的定义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方剂学的任务 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如何学习? 学习方剂首先要理解每首方剂的组方原理,掌握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配伍变化,熟悉其功用、主治以及临床运用等。 背诵和熟记一定数量的基础方、代表方和常用方 对组成、功用、主治近似的方剂,应注意比较,从中掌握其特点和异同。 上篇总论 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一、先秦时期 方剂是中药应用的基本形式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组成复方加以利用,可以增强作用、提高疗效,并减轻不良反应和毒性,无疑是古代医药学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进步。 《周礼》有关于“和药” 、“和齐”的记载 1977年,安徽阜阳出土汉初残简130余片,是考古获得的最早的复方文献资料。复方的出现最迟应在春秋战国时期。 《五十二病方》 现存最古老的方书。其内容分52题而定此名,共有医方283个,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病证100余种。诸方用药242种,内服有丸、汤、饮、散等剂型,外用有敷、浴、蒸、熨等方法。 迟至战国晚期,方剂在临床的运用就已初具规模。 二、两汉时期 一.初步总结了治则和治法,并提出了对组方的基本结构要求,从而初步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 二.是总结了一批行之有效的著名方剂。 《黄帝内经》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治则方面,较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 “ 谨察阴阳,以平为期 ”, “治病必求于本 ”, “ 治求其属 ” 以及整体治疗、标本缓急、三因制宜等有关治则的理论。 治法内容是后世立法组方的理论基础; 制方的基本结构方面,提出了“君、臣、佐、使 ” 的组方理论,并对君药、臣药、佐使药的含义作了概括性的界定,提出 “ 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为使。 ” 载有方剂生铁落饮、四乌鲗骨一蘆茹丸、左角髪酒、兰草汤、 半夏秫米汤等13 首,所用药物对炮制、制剂、用法的要求十分讲究。 《治百病方》 1972年在甘肃武威旱滩坡出土 简文中有方剂 36 首,其主治病证涉及内、外、妇、五官诸科, 各方中用药共达100种之多,其剂型有汤、丸、膏、散、醴,充分反映出当时对方剂已有相当高的运用水平。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 《伤寒论》载方 113 首,《金匮要略》载方245首,不计两书并见的重复方,计有 323 个方剂。 这些方剂,有理有法、组方谨严、选药精当、药味不多、主次分明、变化巧妙,经久不衰,至今常用。 后世大量常用名方,大多是以这些方剂为基础化裁而成;或是效法仲景药物配伍组合规律,依据理法而选药组成。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临床制方选药多注重实用,略于理论探讨,提倡用药简捷。 在这300多年间,出现了一大批方书,可惜大多已经失传,目前保存较好,且影响较大者,仅有《肘后备急方》《小品方》和《刘涓子鬼遗方》。 《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 葛氏所集之方,力求 “ 单行径易,约而有验;篱陌之间,顾眄皆药;众急之病,无不毕备;家有此方,可不用医。 ” 该书共收单方 510 首、复方 494 首,论述文字十分简要,载录之药方及用法,又为葛氏 “ 皆已试而后录之” 《小品方》与仲景之书齐名 陈延之所撰, 对《伤寒杂病论》以来的经验方进行了系统整理, 1990年辑成《小品方辑录笼注》一册,内容涉及临床各科,理、法、方、药俱论,亦重点收录简、便、廉、效之方。陈氏清楚认识到“伤寒与天行温疫为异气 ”所感,其病因不同,方药各异。前者多用麻、桂之辛温,后者多用葛根、白薇、黄连、黄芩之辛凉和清热解毒。其疗“伤寒及温病……内瘀有蓄血者 ” 之芍药地黄汤,即日后之犀角地黄汤,首开温热病解毒、凉血、化瘀之先河。 《刘涓子鬼遗方》现存最早的外科方书 原为晋人刘涓子初辑,后经南齐龚庆宣整理而成,主要收录和论述金疮、痈疽、疥癣、汤火伤等外科方剂,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外科的用药成就 四、隋唐时期 方剂学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唐代朝廷参与或组织编纂方书,促进了方书的编纂和方剂知识的普及。 方书数量之多,卷帙之巨,都是空前的 外来医方和少数民族

文档评论(0)

daixue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