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的居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富春山居图》 故宫博物院(the Palace Museum),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北京故宫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其它四殿分别是法国的凡尔赛宫、英国的白金汉宫、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和美国的白宫。 黄公望此画原本打算送给好友无用师,但在开始作画之后三四年里,他一直没有完成这幅长卷,而这段时间,他四处云游,每每回到山中别墅才会在长卷上补充一点。长卷表面上看来一气呵成,其实断断续续画了多年。 无用师着急,问黄公望何时能完成。黄公望答曰,干脆外出时随身带着这幅画,以便尽快完成。可是,无用师又担心,万一途中被别人索取岂不是更得不到这幅画?于是,他就让黄公望先题跋,写明完成后要送给无用师。 在黄公望题跋4年之后,黄公望去世了,究竟他什么时候完成这幅画,一直没有定论。有人说,题跋后不久他就完成了,所以整幅画画了3、4年,也有人推测,他直到去世前才完成,所以说一直画了7年。无论哪种说法,也都只是臆断。但我们可以由此得知,黄公望用了很长时间,才使这幅长卷不断完善,因此可谓凝结毕生心力。 流传:几度易手 被焚殉葬 一分为二 1350年黄公望将此图题款送给无用上人,《富春山居图》便有了第一位主人,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 此画作成之初,无用上人就“顾虑有巧取豪夺者”,不幸被他言中。明成化年间“明四家”之首的沈周藏此图时便遭遇“巧取”者,沈周请人在此图上题字,却被这人儿子藏匿。之后此图又出现在市上高价出售,敦厚的沈周既难于计较又无力购买,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 后来,画作被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收藏,董其昌晚年把它卖给了吴正志,清顺治年间,吴氏子弟,吴正志之孙,宜兴收藏家吴洪裕得之后更是珍爱之极。恽南田《瓯香馆画跋》中记:吴洪裕于“国变时”置其家藏于不顾,惟独随身带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逃难。 书画界将《富春山居图》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相提并论,是因为他们有相似的命运。唐太宗因太喜欢王羲之的字,而将《兰亭集序》陪葬;吴洪裕收藏《富春山居图》,死时也要用它陪葬,因怕后人在其死后不照办,于弥留之际,点火焚烧《富春山居图》,幸好被其侄子抢下,但已烧成两段,从此,《富春山居图》变为《无用师卷》与《剩山图》两部分。 《无用师卷》的传奇:乾隆钦定真伪颠倒是非 1652年《无用师卷》经丹阳张范我转手泰兴季国是收藏,后经高士奇、王鸿绪等辗转多人收藏,最终被安岐买到。安岐后来献入宫廷,为乾隆皇帝收藏,静静的放了近200年。 1745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见到后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不时取出来欣赏,并且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没想到,第二年,也就是1746年,他又得到了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图》。他一边坚定地宣布后者是赝品,一边又以不菲的价格将这幅所谓的赝品买下,还特意请大臣来,在两卷《富春山居图》上题跋留念。直至1933年,故宫南迁文物停留上海期间,徐邦达在库房里看到了这两幅《富春山居图》,经过仔细考证,他发现乾隆御笔题说是假的那张,实际是真迹,即《无用师卷》,那幅伪作,被称作《子明卷》。而今,这真伪两卷《富春山居图》都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共同见证着中国书画收藏史上的一段笑谈。 20世纪30年代(1933年),日军进入山海关,故宫万余箱的珍贵文物分5批先运抵上海,后又运至南京,随其他文物一起南迁,直至1949年,国宝迁台,《富春山居图》的《无用师卷》于是入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剩山图》的传奇:书画家吴湖帆为大义忍痛割爱 1938年秋,上海古董名店汲古阁的老板曹友卿拜访书画家吴湖帆,因吴湖帆既是曹的“大客户”,也是 “顾问”,曹友卿此行就随身带了一幅刚刚买到的残卷,请吴湖帆“掌眼”。徐徐展卷,只见画面雄放秀逸,山峦苍茫,神韵非凡。吴湖帆捧画赏识良久,从画风、笔意、火烧痕迹等处反复研究,断定这就是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的前一部分《剩山图》,当即向曹友卿提出购买。几番交涉,吴湖帆拿出家中珍藏的国宝级青铜重器周敦(敦,古代食器),换了这幅残卷。 从此吴湖帆自称其居为“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 后来浙江博物馆供职的沙孟海得此消息,数次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希望能够将此画入藏浙江博物馆,沙孟海晓以大义,又请出钱镜塘、谢椎柳等名家从中周旋,吴湖帆被沙老的至诚之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于是1956年,画的前段《剩山图卷》来到浙江博物馆 ,成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合璧之路:温总理寄情于画 多方促成 早十几年前,浙江博物馆就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了沟通,希望合璧展出《富春山居图》。但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一直没有明确回应。2005年,合璧一事出现转机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