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型包囊课件[精选]
微囊的制备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微球 (microspheres): 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 形成骨架型微小的球状实体 。 微囊微球外观:呈粒状或圆球形, 一般直径在 5-400μm之间。 粒径在微米级:微囊、微球;(微粒) 粒径在纳米级:纳米囊、纳米球。(纳米粒) 二、研究进展 微囊可看作是一种药物包裹在囊膜内而形成的微型 无缝胶囊,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微型胶囊最初用于“无碳复写纸”的生产,20世纪 60年代初开始用于药物包裹。目前,国内外有数十种药 物被包裹成微囊制成各种制剂,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一种 新型技术。 ?此外,微囊化技术广泛用于农业、食品、石油、 印刷、印染、照相及日用品工业等方面。 二、研究进展 微囊化技术的进展: 第一阶段:主要用于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口味,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等方面,粒径一般为5-2000μm。 第二阶段:主要用于控制药物释放, 粒径减小到1-250μm, 第三阶段:主要是靶向给药的纳米囊, 粒径为1-1000nm。 三、微囊化的特点 ?1、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鱼肝油、大蒜素等) 2、提高药物稳定性(β-胡萝卜素、薄荷脑等) 3、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 (尿激酶、胰岛素、红霉素、吲哚美辛、氯化钾等) 4、使液体药物固化便于应用和贮存 (油类、脂溶性维生素等) 三、微囊化的特点 ?5、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阿司匹林与扑尔敏配伍) 6、缓释或控释药物(吲哚美辛缓释微囊等) 7、使药物浓集于靶区(肺靶向汉防己甲素微囊) 8、可将活细胞或生物活性物质包囊(破伤风类毒素) ?一、 囊芯物(core material) 药物: 液体(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固体 附加剂: 稳定剂、稀释剂:提高微囊化质量 阻滞剂、促进剂:控制释放速率 增塑剂:改善囊膜可塑性 囊心物的混合方式 主药+附加剂 主药微囊化+附加剂 A药+B药+….. +附加剂 A药微囊化+B药微囊化+…+附加剂 二、囊材(coating material) ?用于包裹囊心物所需的材料称为囊材。 对囊材的一般要求: ①性质稳定;②有适宜的释药速度;③无毒、无刺激; ④能与药物配伍,不影响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含量测定; ⑤有一定强度和可塑性,能完全包裹囊芯物; ⑥具有符合要求的粘度、渗透性、亲水性、溶解性等。 最常用,性质稳定、无毒、成膜性好。 ⑴明胶 制备用量 20~100g/L。 加甘油、丙二醇(增塑剂)改变弹性。 酸法明胶(A型)的等电点:7-9; 碱法明胶(B型)的等电点:4.7-5.0 ⑵阿拉伯胶 制备用量为 20~100g/L, 常与明胶等量配合使用,亦可与白蛋白配合作复合材料。 ⑶海藻酸钠 常用CaCl2固化成囊; 可与甲壳素或聚赖氨酸合用作复合材料。 ⑷壳聚糖 生物降解性和成膜性优良。 2、半合成高分子材料 ⑴羧甲基纤维素钠:常与明胶配合作复合囊材, 配比 CMC-Na(1-5g/L):明胶(30g/L) = 2 :1 ⑵甲基纤维素: 用量为10-30g/L,亦可与明胶、 CMC-Na、PVP等配合作复合囊材。 ⑶乙基纤维素:遇强酸易水解,不适宜强酸性物质。 ⑷纤维醋法酯:可单独使用(30g/L左右)或与明胶配合。 ⑸羟丙甲纤维素:能溶于冷水成为粘性溶液,长期贮存稳定。 (1) 生物不降解囊材 ?①不受pH值影响:聚酰胺、硅橡胶等。 ?②在一定pH条件下溶解: 聚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PVA) (2)可生物降解囊材 聚碳酸酯、聚氨基酸、 聚乳酸(PLA)、 聚羟基乙酸(PGA)、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特点:无毒、成膜性好、化学稳定性高,可用于注射。 微囊化的方法(物理化学法) (一)单凝聚法(simple coacervation) 以一种高分子材料作为囊材(如明胶),将囊心物 分散到水溶液中,然后加入凝聚剂以降低高分子材料的 溶解度而凝聚成囊的方法。 凝聚剂:强亲水性 电解质(Na2SO4水溶液等) 非电解质(乙醇丙酮等) 囊心物必须不溶于水或凝聚剂中。 物理化学法(单凝聚法) 1、原理: 明胶分子水合膜的水分子与凝聚剂结合,分子间形成氢键,明胶溶解度降低,最后从溶液中析出而凝聚形成微囊。 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