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精选]
上一章讲了M的分解代谢 主要是糖的分解代谢 多糖 单糖 丙酮酸 CO2和H2O 脂肪、蛋白、核酸 其他有机物分解(烃类的降解) 合成代谢内容 1、ATP的利用(能量) 2、CO2的固定 (前体) 3、糖类的合成 4、脂类的合成 5、生物固氮 6、氨基酸、核苷酸、核酸、蛋白质的合成 7、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 1、ATP的利用 用于生物合成 (一个概念 YATP,两层含义) 维持能量 物质转运 产热 运动 ATP库 转换为其它三磷酸核苷 2、CO2的固定 卡尔文循环 (该循环关键(特证)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1,7-二磷酸景天庚酮糖磷酸酯酶和5磷酸核酮糖激酶;关键中间物1,5-二磷酸核酮糖(RuBP);步骤,固定、还原、再生) 还原的三羧酸环 (光合细菌;关键酶,丙酮酸合成酶,a –酮戊二酸合成酶;循环一次固定4个CO2,合成一分子草酰乙酸,消耗3ATP,2个NADPH和一个FADH) 还原的单羧酸环 (在克氏梭菌中;关键酶,丙酮酸合成酶,丙酮酸-甲酸裂解酶;不需要ATP,只供给还原型铁氧环蛋白) 另外,在脂肪酸合成,核苷酸合成中也有固定CO2的作用 3、糖类的生物合成 微生物生长中既有分解糖类的能量代谢,又有从简单化合物合成糖类,构成细胞生长所哦需的单糖、多糖等。单糖很少以游离形式存在一般多糖或多聚糖及少量糖磷酸酯和糖核苷酸形式存在 合成单糖的途径是通过EMP途径逆行合成葡萄糖-6-磷酸,再转化为其他糖。葡萄糖的合成是单糖合成的中心环节 多糖的合成不仅是分解的逆转,而是以一种核苷糖为起始物,接着糖单位逐个添加在多糖链的末端。促进合成的能量是由核苷糖中高能-磷酸键水解中得到。 微生物同化碳源总结(C1) 无机碳:CO2,碳酸盐 (如前) 甲烷营养菌(methanotrophs)能氧化甲烷取得碳源和能量。好氧性的,但形态各异。根据细胞内部结构和碳素同化途径可以将其分为两个主要类型。第一型吸收同化一碳化合物是经由独特的核酮糖一磷酸循环途径,第二型是由“丝氨酸途径”吸收同化C1中间物质。 甲基营养菌(methylotmphs)能够利用Cl化合物作为唯一碳源的微生物。许多甲基营养菌也是甲烷营养菌。二者的区别是,甲基营养菌需要的碳化物比CO2的还原性高,有些种能够利用甲醇、甲胺进行生长,但不能利用甲烷,它们属于化能有机营养微生物,如生丝微菌(Hyphomicrobium)、假单胞菌、芽胞杆菌和弧菌等属中的一些种。甲烷营养菌则既能利用甲烷,也能利用更为氧化的一碳化合物,如甲酸,但不能利用具有C--C键的物质 微生物同化碳源总结(C2) 利用乙酸为碳源经乙醛酸循环产生草酸乙酸; 利用乙醇酸、草酸、甘氨酸为碳源时通过甘油酸途径生成甘油醛-3-磷酸; 利用乳酸为碳源时,可直接氧化成丙酮酸; 可将氨基酸脱去氨基后作为合成葡萄糖的前体。 微生物同化碳源总结(C3-7) EMP HMP ED WD 3、1 葡萄糖的生物合成 合成途径是通过EMP途径逆行合成葡萄糖 葡萄糖的合成是单糖合成的中心环节 其他前体物合成(进入)糖的途径— 自养微生物合成葡萄糖的前体来源:通过卡尔文循环可产生甘油醛-3-磷酸,通过还原的羧酸环可得到草酸乙酸,乙酰辅酶A或甲酸。 异养微生物: 利用乙酸为碳源经乙醛酸循环产生草酸乙酸; 利用乙醇酸、草酸、甘氨酸为碳源时通过甘油酸途径生成甘油醛-3-磷酸; 利用乳酸为碳源时,可直接氧化成丙酮酸; 可将糖氨基酸脱去氨基后作为合 多糖合成的特点 同多糖和杂多糖 多糖合成特点 不需要模板的指令;需要引子;由糖核苷酸作为糖基载体 糖原、肽聚糖、磷壁酸和脂多糖的合成过程(参见微生物学或本书203-215) 微生物独特duotang 合成代谢举例 由葡萄糖合成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 肽聚糖单体的合成 肽聚糖单体的合成——细菌萜醇 第三阶段: 关于脂类合成的一点补充 不饱和脂肪酸,1、细菌脂类多为单不饱和脂肪酸;2、脱饱和的两种方式(好氧和厌氧);3、应用 萜烯类化合物包括糖基载体、类胡萝卜素、甾醇和辅酶Q; 异戊二烯单位 脂肪酸合成多酶复合体这种复合体是由7个分离的多肽组成, 3、5 生物固氮 自生固氮 自生固氮微生物在土壤或培养基中生活时,可以自行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态氮,对植物没有依存关系。常见的自生固氮微生物有好氧性自生固氮菌(如圆褐固氮菌)、厌氧性自生固氮菌(如梭菌)、具有异形胞的固氮蓝藻(如鱼腥藻、念珠藻、颤藻) 共生固氮共生固氮微生物只有和植物互利共生时,才能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态氮。例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弗兰克氏放线菌(与非豆科植物共生),蓝藻(与红萍等水生类植物共生)。 联合固氮联合固氮微生物是指一类介于自生固氮微生物和共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导数常用公式及练习题(最新最全) .pdf
- DB32_T 3706-2019 住宅装饰装修质量规范(江苏省).pdf
- 冰雪运动知识竞赛100题(含答案).pdf VIP
- 姓氏笔画排序表.pdf VIP
- 苗木成活率保证措施.pdf VIP
- (正式版)D-Z-T 0452.2-2023 稀土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铝、铁、钙、镁、钾、钠、钛、锰、磷及15个稀土元素含量测定 混合酸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docx VIP
- 《国家公务员制度》(舒放)第4章.pptx VIP
- 中产车市洞察报告(2024版)-2024-07-市场解读.docx VIP
- 分布式光伏屋顶调查表.pdf VIP
- 优秀获奖感言.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