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1课 云南冬天的树林应用体验之旅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VIP

【三维设计】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1课 云南冬天的树林应用体验之旅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专题 第11课 应用体验之旅 (时间:40分钟 分值:45分)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葱茏(lónɡ)      嫩绿(lùn) 薄处(bó) 暖和(hé) B.麂子(jǐ) 顾忌(jì) 倾听(qīnɡ) 驳杂(bó) C.裸露(lòu) 一簇(zú) 栖居(xī) 脚踵(zhǒnɡ) D.树冠(ɡuàn) 牛蒡(pánɡ) 轮廓(kuò) 斑斓(lán) 解析:A项,嫩nèn,和huo;C项,露lù,簇cù,栖qī;D项,蒡bàn。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葱茏  妨碍  蹬树枝  生机勃勃 B.喧嚣 摹仿 金子塔 联绵不断 C.绵延 陷阱 山岗上 触目惊心 D.褐黑 绒毛 莹火虫 不知所错 解析:B项,摹—模,子—字,联—连;C项,岗—冈;D项,莹—萤。 答案:A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时已是12月底,一点冷落的迹象也没有,________的有些红叶、黄叶从这里那里冒出来,使山林的调子显得更为暖和。 ②在云南,“冬天”这个词和正在眼前的具体事物无关,它________和棉袄、围巾这些北方的抢手货无关。 ③时间并不强迫树叶们在预定的时刻(冬天)________死去。 A.偶尔    以至    一起 B.偶尔 甚至 一齐 C.偶然 甚至 一齐 D.偶然 以至 一起 解析:“偶尔”是说次数少,“偶然”除了表示次数少还有“不是必然的”意思。“以至”强调程度的加深,或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甚至”强调的程度更重一些。“一齐”强调同时或全部,“一起”表示一块或同一处所。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最喧嚣、最明亮、最生机勃勃的春天,你也会看到一两片叶子、几百片叶子,从某棵树上不祥地落下来。 B.你听见的是你自己的顾虑重重,疑神疑鬼和一颗疲弱不堪的心在跳动。 C.这就是为什么在云南冬天的山中,忽然看到一簇色彩斑斓的红叶,人会感到触景生情、热泪盈眶。 D.在我看来,许多描写云南的文章,都抵不过于坚《云南冬天的树林》里的轻描淡写的词——“凉阴阴的”。 解析:触景生情,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感情。此处可改为“触目惊心”。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云南,“冬天”这个词和正在眼前的具体事物无关,它甚至和棉袄、围巾这些北方的抢手货无关。 B.如果作为一个巨人在埃及的天空上看埃及人建金字塔,那情景也不过如此。 C.漫步桃园,那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桃林让人流连忘返;中餐后还可去自费采摘,那柔软多汁的大桃更让你大快朵颐。 D.人的本能使你放过了某种真正的声音,你听错了,你听见的是你自己的顾虑重重,疑神疑鬼和一颗疲弱不堪的心在跳动。 解析:C项搭配不当,“一排排、一行行”修饰“桃林”不妥,可去掉“一排排”和“一树树”,把“桃林”改为“桃树”。 答案:C 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6~9题。 苏州,最后的园林 于 坚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搞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称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