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修道德修养[精选]
中国文化中的道与德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 道也者,上之所以导民也。 ——管子 道也者,治之经理也。 ——荀子 对道的把握——得道 德者,得也,得事宜也。 ——东汉·刘熙 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 ——许慎 道德的益处 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内得于己 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外得于人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的形成与特征 先秦——汉唐——宋明 先秦时期 《周易》: 1、天人合一的宇宙论体系 2、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的善恶报应的信念。 先秦时期 孔子 创造以仁、礼、中庸为内核的伦理思想体系。 老子 归隐、智慧、守雌、长生、柔弱 汉唐时期 汉 董仲舒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天覆育万物,化生而养成之,察天之意,无穷之仁也。 天生之以孝悌,无孝悌则失其所以生。地养之以衣食,无衣食则失其所以养。人成之以礼乐,无礼乐则失其所以成。 董仲舒 禾虽出米,而禾未可以为米。 性虽出善,而性未可以为善。茧虽有丝,而茧非丝。卵虽出雏,而卵非雏。故性非善也。性者,禾也,卵也,茧也。卵待覆而后为善雏,茧待练而后为善丝,性待教训而后能善。善者,教诲所使然也,非质朴之能至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纲五常论发展为名教或礼教 魏晋:越名教而任自然 汉唐时期 隋唐佛教 因果报应、生死轮回 佛教的修行方式受到儒家的影响,产生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禅宗。 宋明时期 程朱理学 程伊川,名颐。 性即理,所谓理性是也。天下之理,原无不善。喜怒哀乐之未发,何尝不善?发而中节,往往无不善;发而不中节,然后为不善。 曰:“大人不失赤子之心若何?”曰:“取其纯一而近道。”曰:“赤子之心,与圣人之心若何?”曰:“圣人之心,如明镜止水。” 程颐(伊川) 孟子所以养气者,养之至则清明纯全,昏塞之患去。 养心者无害而已,养气者在有帅。 致知在所养,养知莫过于寡欲二字。 闻见之智,非德性之智,物交物而知之,非内也,今之所谓博物多能者是也。德性之智,不借闻见。 宋明时期 朱熹 心如水,性犹水之静,情则水之流,欲则水之波澜,但波澜有好底,有不好底。如我欲仁,是欲之好底。欲之不好底,则一向奔驰出去,若波涛翻浪。如是,则情为性之附属物,而欲则又为情之附属物。 道心是义理上发出来底,人心是人身上发出来底。虽圣人不能无人心,如饥食渴饮之类。虽小人不能无道心,如恻隐之心是。 宋明时期 陆王心学 陆象山,名九渊。 心即理。 宇宙内之事,乃己份内事,己份内之事,乃宇宙内事。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东海有圣人出,此心同,此理同焉。西海有圣人出,此心同,此理同焉。南海、北海有圣人出,此心同,此理同焉。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此心同,此理同焉。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此心同,此理同焉。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学苟知道,则六经皆我注脚也。 宋明时期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 理一而已。以其理之凝聚言之谓之性,以其凝聚之主宰言之谓之心,以其主宰之发动言之谓之意,以其发动之明觉言之谓之知,以其明觉之感应言之谓之物。故就物而言之谓之格,就知而言之谓之致,就意而言之谓之诚,就心而言之谓之正。正者正此心也,诚者诚此心也,致者致此心也,格者格此心也,皆谓穷理以尽性也。天下无性外之理,无性外之物。学之不明,皆由世之儒者认心为外,认物为外,而不知义内之说也。 智与仁 故知而不仁不可,仁而不知不可,既智且仁,是人之主宝也。 ——荀子·君道 莫近于仁,莫急于智。……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 ——董仲舒《必仁且智》 智与仁 “大德敦化”,仁智合一,厚且化也;“小德川流”,源泉时出之也。 ——张载《正蒙·至当》 智而不仁,则亦将流荡不法,不足以为智。 ——朱熹 智与仁 近代物质文明的跃升,导致科学与人文、智与仁的关系失去平衡。 “智慧精神”的片面发展,导致理智和情感的严重疏离与脱节,直至权力意志的恶性膨胀。 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提示我们:需要反思现代文明所选择的道路。 施本格勒的反思——《西方的没落》 宗白华论境界 区分六种境界: 功利境界: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 伦理境界:处理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 政治境界:处理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 学术境界:穷研物理,追求智慧 艺术境界:审美至上,生命哲学 宗教境界:返本归真,冥合天人 宗白华论境界 宇宙的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