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怎样才能练成一名太极拳家参考资料
[转] 怎样才能练成一名太极拳家本文所披露的太极拳架锻炼方法,均是已故太极拳家陆恒昌老师所授。陆老师是田兆麟老师的高足,而田兆麟老师是少侯和杨澄甫的高足。近代著名太极拳高手中的佼佼者。本人于1980年至1985年在上海工作期间,认识陆老师,承陆老师将太极拳架的正确锻炼方法倾囊相授,本人得此法后功夫大进。但陆老师不幸于1985年间得病去世。为纪念陆老师,特将其所授太极拳架的锻炼方法撰写成文,以传于世。至于文中分五个阶段的练习,以及推手的体会,乃是本人多年来练习和授徒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 已故太极拳名家李香远,据说一天练拳一百遍,陈发科一天练拳四十遍。他们可称刻苦锻炼的典范。已故太极拳名家许禹生曾说过“一天一遍,只能保持不忘而已,一天练二遍只能熟练而已,一天至少练三遍才能有所长进”。
?????? ?所谓“悟性”,就是指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太极拳有十分高的哲学和科学道理,没有过人的智力是不易理解的。除了有过人的智力能领悟太极拳的拳理以外,还必须有较高的模仿能力。没有以上三个条件,要练成一名太极拳家,那是十分困难的。
??????? 要练成一名太极拳家,主要的锻炼内容是走拳架和推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走拳架是练习推手的基本功,只是在拳架达到一定功夫之后才能开始练习推手。否则,就走不上太极拳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之路。推手是拳架的实践和应用,通过推手,才能加深对拳架的理解和鉴别拳架的正确与否,拳架愈练愈精,推手功夫则愈练愈高,最后则功夫日臻上乘。 (二)要正确掌握太极拳架的锻炼方法,必须分阶段进行,根据笔者的体会,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学会拳架,并正确掌握姿势和动作。正确的姿势,无论是定势或运动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虚领顶劲,下颚微收,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敛臀松胯。肩胯相合和中正安舒。在运动过程中,必须牢牢掌握住无论前进后退左右旋转,必须以两胯的前进后退左右旋转来带动整个上身的前进后退,左右旋转。决不能扭腰扭肩,以致上身扭曲歪斜,肩胯不合,甚至耸肩缩项,肩背僵硬。身体前进和后退时,必须臀部微下沉,水平前进和后退,决不允许身体往上升高。迈步时必须身体重心完全落实于一腿,另一腿由胯根轻轻提起,往外迈出后轻轻落地,脚掌踏实,然后身体重心方能往迈出腿方向移动,决不允许迈出腿尚未落地而身体已向迈出腿方向移动。
?????? 这一阶段的练习,除以上这些要点以外,还必须要做到两手愈练愈轻,动作缓慢均匀,两脚漫步稳而轻灵,上下相随,动作协调。
????? ?第二阶段的练习,主要是将劲沉至脚底,拳论讲:“其根在脚”。具体的练法是,凡胯的前进,后退、左右旋转,均必须用脚底的蹬劲和脚底紧贴地面左右拧转的反作用力来带动。这样由脚底的力带动两胯,由两胯带动全身动作。练习愈久,全身则愈来愈放松而轻灵,所有的力,均由脚底作用于地面的反作用而出,所谓“劲起于脚”,“主宰于腰”。腰实指两胯。这一阶段的练习,至少在一年以上。 在两手的轻和松以及上下相随,动作协调,劲起于脚有了相当功夫之后,才能进入第三阶段的练习,这一阶段的练习主要是发劲,发劲都在定势将完成之时,所谓“柔行气,刚落点”。每当定势将完成之时,两脚蹬劲,头顶百会穴微微上顶,尾闾前送,腰脊命门穴处往后鼓劲,肩关节前后拉开,肘往下沉,掌则前送,身体有后坐之势,全身关节韧带似乎都有对拉拔长之意。目光向前方极远之处前视,似手将劲放至天边。“意远则劲长”。这就是发劲的练习。拳势中每一有发劲的定势都应如此。 ?????? ?第四阶段是试劲。当第三阶段练有相当时日之后则必须由具有相当功夫,熟悉内劲运用和发劲的老师对每一动作进行试劲,看运劲是否劲起于脚,周身一家,发劲是否劲起于脚,劲由尾闾腰脊命门而臂而手,能否直达对方双足而使跳起。
??????? 试劲是练习太极拳架能否真正入门的阶梯,试劲的成功,说明已能正确掌握太极拳内劲的运用和发放,太极拳的功夫亦就可以日益精进,但是试劲是十分艰难复杂的,往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全凭老师丰富的经验和细心体察以及自身的悟性。有时,一个起势的发劲,往往试上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成功。 ??????? 只看该作者 第五阶段是求虚静。即实中求虚的练习。以上几个阶段所练习的劲起于脚,发劲运劲等本来是实实在在的用劲,但这阶段均是用意念来完成。拳论讲:“凡此皆是意”。用逐步加强意念的想象来代替真实的蹬脚、拧脚、运劲、发劲。最后则全部用意念,一片神行。这就是实中求虚。在运动中,要细心体验空气对手、对脚、对全身的阻力,好似空气的气流如水般轻轻从皮肤表面摩擦而过,而且运动中所运行的路线不是一条线而是无数的点连接而成,即动、止、动、止······直到终点。这样专心一致的练习,自然心不外驰,而达到十分宁静的境界。这就是动中求静。
??????? 太极拳架到此阶段,日复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