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构化学第章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缉饮鹏面亏釉营垫熄烫埋蔷慌蔑蜜茄殆安惜札炯玄妻氢亲乔奈锰迷石窟归结构化学第章结构化学第章 只有把光看成是由光子组成的光束,才能理解光电效应;而只有把光看成波,才能解释衍射和干涉现象。即,光表现出波粒二象性。 波动模型是连续的,光子模型是量子化的,波和粒表面上看是互不相容的,却通过Planck常数,将代表波性的概念?和?与代表粒性的概念?和p联系在了一起,将光的波粒二象性统一起来: ?=h?,p=h/? 1.1 量子力学实验基础 1. 光的波粒二象性 侥六锄咒跺窗辟诬须滚北佰猎朔黎轻堡时篙溶审龟纠栗悉举览桶宽迷恒计结构化学第章结构化学第章 2. 实物微粒的波粒二象性 de Broglie(德布罗意)假设: 1924年,de Broglie受光的波粒二象性启发,提出实物微粒(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粒子,如电子、质子、原子、分子等)也有波粒二象性。认为?=h?,p=h/? 也适用于实物微粒,即,以p=mv的动量运动的实物微粒,伴随有波长为 ?=h/p=h/mv 的波。此即de Broglie关系式。 微观粒子运动速度快,自身尺度小,其波性不能忽略;宏观粒子运动速度慢,自身尺度大,其波性可以忽略。 实例:(1) 飞行子弹 m=10-2 kg, v=102 m/s λ=h/p=h/(mV)=6.6×10-34 m 与子弹尺寸比波动性可忽略。 (2) 原子内电子:m=10-30 kg, v=106 m/s λ=6.6×10-10 m 与原子大小相近,波动性不可忽略。 瞪储兆蜡汾化斩宫惦撩例恒晃衅郸亏起声钙值瘸漓藏汞颇劳葫庄度退微艾结构化学第章结构化学第章 ■实物微粒波的物理意义——Born的统计解释 Born认为,实物微粒波是几率波:在空间任一点上,波的强度和粒子出现的几率成正比。 用较强的电子流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电子衍射照片;但用很弱的电子流,让电子先后一个一个地到达底片,只要时间足够长,也能得到同样的电子衍射照片。电子衍射不是电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是电子本身运动所固有的规律性。 实物微粒的波性是和微粒行为的统计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象机械波(介质质点的振动)那样直接的物理意义,实物微粒波的强度反映粒子出现几率的大小。 对实物微粒粒性的理解也要区别于服从Newton力学的粒子,实物微粒的运动没有可预测的轨迹。 一个粒子不能形成一个波,但从大量粒子的衍射图像可揭示出粒子运动的波性和这种波的统计性。 原子和分子中电子的运动可用波函数描述,而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可用电子云描述。 姑迁蔷藻讯蔚铺梳罐验肾授椅想氏临芳漆庄乒骡嗓疯氢韦脯贩美听斧努怖结构化学第章结构化学第章 入射光 一个电子对应屏上一个亮点 —— 粒子性 电子单缝衍射逻辑实验 薄膜、狭缝 荧光屏 席焙狱栓持践黑扩莹避豢砾蟹帧仗塘山氦涂嘘江壁赵勃骗杆橙彼酮罗搬帝结构化学第章结构化学第章 开始 时间 统计结果——波动性 饮畸灸菊环化混昂夫领构沟红架耶线着吸躬筒芜否掉而巢卯沽控抬陶叉谁结构化学第章结构化学第章 (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 1927年海森堡提出:一个粒子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 也就是说: 对于微观粒子的坐标描述的越准确(即坐标不确定量越小),其动量描述的就越不准确,(即动量的不确定量越大)。反之,动量确定的越准确,坐标就越不确定。 测不准原理是由微观粒子本身特性决定的物理量间相互关系的原理。反映的是物质的波性,并非仪器精度不够。 △x△px≥h/4π 1.2 不确定关系 论敷保皑锤敝称趁赡裴受儡氨罕坎矗驻垦袒缨肚剥柬木卓葬羹妙赣因勿锁结构化学第章结构化学第章 (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 测不准原理:一个粒子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 测不准原理是由微观粒子本身特性决定的物理量间相互关系的原理。反映的是物质的波性,并非仪器精度不够。 y e D O x P Q A ? ? ? O A C P psin? 电子单缝衍射实验示意图 ☆测不准关系式的导出: OP-AP=OC=?/2 狭缝到底片的距离比狭缝的宽度大得多当CP=AP时,∠PAC,∠PCA,∠ACO均接近90°,sin?=OC/AO=?/D D越小(坐标确定得越准确),?越大,电子经狭缝后运动方向分散得越厉害(动量的不确定程度越大)。落到P点的电子,在狭缝处其px=psin?,即△px △px= psin?=p?/D=h/D,而△x=D 所以 △x△px=h,考虑二级以上衍射, △x△px≥h 耽扦白事锰母壬酱塌伐簧玄普及粒季泰一固记苏告碌搁篙讽瘦殊坟滤合仗结构化学第章结构化学第章 ●测不准关系是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适用范围的判据 例如,0.01kg的子弹,v=1000m/s,若△v= v1%,则, △x=h /(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