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文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旅游文化文档

第一章 绪论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它包括显露在外的、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所谓“显在文化”和不表现在外的由知识、态度、价值观、心态等构成的“隐在文化”。 二、文化的特性 1、文化的民族性2、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3、 文化交流的必然性: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文化的特性 1、文化的民族性(1)最初的发展基本不受外来势力的影响(2)对外来文化的排斥:一种是心理上的阻隔;一种是交通的阻隔。当一个民族同其他民族接触时,最先发生的总是物质上的交流,这是文化交流的低级形式,当接触到上层建筑领域的交流时,便会发生冲突。 (3)还表现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各地区之间 2、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经验证明,民族文化越是独立地发展,其间的差异就越大。这些差别可以表现在国家制度、思维方式、生产和生活方式、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与外来文化接触时会显现出“高”与“低”的差别。 (1)经济因素:一般说来,社会经济形态处在较高阶段的民族,其文化水准也较高 (2)自然因素(3)历史时期 三、中西审美文化的比较 (一)求同与求异 害怕面对自由(仅有固定价值标准)和惧于实现自我(不敢提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看法)。 (二)整体感悟(综合性整体性模糊性)与分割思索(分割性孤立性思辩性) (三)模糊与科学 第二节 旅游文化 一、文化与旅游文化 (一)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1、旅游资源本身就具有文化属性2、旅行创造文化 总结:作为旅游资源原始状态的大千世界,是孕育文化的母体,而文化的产生需要通过人的社会行为,这些社会行为包括旅游。历史上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可以说也是早期的旅行家,他们的旅行又是创造文化的活动。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 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旅游文化大词典》给旅游文化下的定义:旅游文化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相融会的产物。它指在旅游过程中,与之紧密相关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包括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 二、文化层面与中国旅游文化 旅游六要素中的食住行游购娱与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三、我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一)承袭性 指文化代代相传沿袭的特性,这是从时间方面纵向感受其发展的。 (二)地域性 从空间横的方面探求不同地域的旅游文化特质。 (三)交融性 从空间横的方面探求不同地域的旅游文化特质 三、我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1.京畿(ji)要地——燕赵文化:北京、天津、河北 2.林海雪原——关东文化:辽吉黑 3.民族摇篮——中原文化: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4.峡谷巨川——巴楚文化:重庆、四川、湖南、湖北 5.山水神秀——吴越文化:上海、安徽、江西、江苏、浙江 6.南国侨乡——岭南文化:福建、广东、海南 7.石林洞乡——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云南、贵州、广西 8.坦荡草原——蒙古族游牧文化:内蒙 9.沙漠绿洲——西北少数民族游牧文化:宁夏、甘肃、新疆 10.世界屋脊——藏族高原游牧文化:青海、西藏 11.特别行政区——中西文化: 港澳台 第三节 中西方旅游文化差异分析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旅游文化审美都有一个较为相同的发展过程,那就是从最初对劳动本体和实用生产产品(劳动的物化)的欣赏,过渡到以美的眼光审视一切自然景物和劳动产品(实用和非实用)。这不仅是审视眼界的开阔,更是对人的自身能力的深化认识。 一、“寻仙”与“劳累” 我国:自得其乐、自我满足的审美心态与借景寄情、缘景抒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主要是文人和士大夫,以后又影响到普通人民)的旅游审美习惯。 西方:如背包族,以徒步行走来寻求精神上的放松 二、旅游体验的不同方式和内容 旅游体验 精神性体验(诗曲、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因素)物质性体验(自然山水、园林、建筑、烹任等因素) 我国:两者结合 西方:两者分离 对体验主体的要求不同 我国:需要游览者有 综合性的文化修养 西方:要求不高 第二章 山水文化 第一节 山岳文化 一、泰山 (一)泰山的特殊地位——五岳独尊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伟的自然景观 2、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条件(1)泰山地区是我国的古代文化发展中心之一(2)封禅(封禅:历代帝王为答谢天地之恩而举行的祭祖活动。所谓“封”,就是到泰山顶筑坛祭天,表示报天之功;所谓“禅”,就是在泰山下的一个小山丘上设坛祭地,表示报地之功。) (二)泰山建筑的审美特点 泰山四景 旭日东升 泰山佛光 晚霞夕照 云海玉盘 (三)孔子与泰山1、谢过城(泰安城以东)2、苛政猛于虎(岱庙,虎山)3、孔子登临处《孟子 尽心》 二、华山 (一)奇险与华山审美(二)险峰上的神话 三、衡山 (一)衡山四绝 (祝融峰之高 藏经洞之秀 方广寺之

文档评论(0)

叮当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