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导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两首导案

延大附中预习导学案专用纸 年级:初三 科目:语文 使用日期:2013-1-14 学生姓名: 课题 《诗经两首》第一课时 教师 牟善鑫 学习目标和要求 了解诗经,背诵诗经 重点、难点 背诵这两首诗歌 一、补充资料: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2、诗歌来源: (1)王官采诗说 (2)公卿献诗说 (3)孔子删诗说 3、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4、诗经“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 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郐〔kuai〕、曹、豳〔bīn)) 《雅》分为《小雅》和《大雅》,是宫廷乐歌,共105篇。 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为个人抒怀。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二、美读古诗,品尝诗“味”。 1.听朗读,学生听音正字,明白朗读节奏、语气语速、感情基调,感受诗中的美妙意境。 2.学生领读、齐读。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划准朗读节奏:《关雎》是四言诗,《蒹葭》以四言为主,应该是两字一顿(《蒹葭》中“宛在水中央”句的节奏应该是“宛在/水中央”);诗句回环往复,要读得音韵和谐,有一唱三叹之妙;这是两首古典爱情诗,传达的是上古纯洁健康的爱情,要读得声情并茂。 处理好轻重读:《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第一节音调舒缓平正,要读出对“窈窕淑女”的赞叹和思慕,“好逑”宜重读。第二节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仍要读出对“窈窕淑女”的渴慕,但有一丝淡淡的哀愁,要读得“哀而不伤”。第三节要读出繁弦急管的促迫,读出求之而不得的忧思。第四、五节要读出求而得之的喜悦,“友”、“乐”都宜重读,要读得“乐而不淫”。 把握情调:《蒹葭》共三节,起句都是“蒹葭……,白露……”,要读出凄清落寞的情调,其他诗句既要读出主人公对“伊人”的执着追求,又要读出追求而不得的焦急、惆怅,一节比一节要读得感情浓烈,从语速方面而言,第一节宜平缓,第二节宜稍快,第三节宜先快后缓。 4.学生美读。采取领读、男女生交叉朗读、二重读等方式,让学生美美地朗读品味。 三、看视频,了解诗经 延大附中预习导学案专用纸 年级:初三 科目:语文 使用日期:2013-1-15 学生姓名: 课题 《诗经两首》第二课时 教师 牟善鑫 学习目标和要求 品析诗歌 重点、难点 联想比较,提升境界。 学习流程 整堂课分为三个教学板块: 一、整体把握,品悟诗“情”。 1.指导整体把握古诗的一般方法 可以从意境、情感方面把握诗歌的情、景。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 可以从思想哲理方面把握,如《登鹳雀楼》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与登高以望远的人生哲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对西林的景物描绘之后发表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还可以抓“诗眼”,如《天净沙 秋思》的“诗眼”是“断肠”,《静夜思》的“诗眼”是“思故乡”,《钱塘湖春行》的“诗眼”是“爱”。 2.点朗读较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想像诗中的美好画面,思考:两首诗各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关雎》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使他难忘。他幻想着终有—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诗中抒发了对恋人的热烈追慕之情。 《蒹葭》写金秋早晨,芦苇染霜。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望河对岸──“伊人”居住的玉宇琼楼,朦胧而缥缈。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却可望不可及。主人公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一睹芳容。咫尺天涯,惆怅万千! 诗中抒发了对

文档评论(0)

803322f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