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新文化运动》分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独秀:“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李大钊: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鲁 迅:“吃人的礼教。”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 合作探究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和精神支柱,只有打倒儒家传统道德才能唤醒民众,才能实现民主政治与民主共和。 合作探究 结合所学,请评价新文化运动? ? 合作交流 1、背景: 合作学习: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合作学习: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2、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年底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 合作学习: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性质(地位) 进步性 局限性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知识分子受到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 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与肯定 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思考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用资产阶级的文化去反对封建文化。 即用资产阶级的新道德观反对封建的旧道德观; 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用“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与愚昧。 因此,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应该是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的文化,而不是保守、陈腐的文化。 合作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阶段 人物 作品 内容 影响 前期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警告青年》《文学改良刍议》《狂人日记》等 四提倡、四反对 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后期 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宣传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中兴学校 周咏梅 模板来自于 * * * * * * * * * * * * * * 第8课 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标志、内容及发展、历史作用。 2. 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自主学习 (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根本原因): 3.思想方面(直接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标志: 2.活动基地: 3.代表人物: 4.口号(两面大旗): 5.阵地: 自主学习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前期(1915-1918)提倡: 2.后期(1918年后)宣传介绍: (1)背景:1917年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1918年,李大钊发表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底,在北京创办________。 (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质:是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步性: 3.局限性: (1)辛亥革命有没有使中国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 (2)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造成国家贫弱的根源是什么? (3)怎样才能振兴中华民族? 新课导入 1、背景: 合作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辛亥革命后,帝制结束,民国初兴,此时,政治势力裂变纷争,思潮言论喧嚣撞击,西方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日渐形成一种思潮,影响日益扩大,为广大的知识分、尤其青年学生所接受。 民主、平等、自由等观念影响日益扩大。 辛亥革命后思想界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1、背景: 合作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2年, 袁世凯下令尊祟伦常, 要“全国人民格守礼法”; 1913年, 他又颁发“尊崇孔圣”的通令,孔教会联名上书众、参两院请定孔教为国教, 开始把尊孔活动推向高潮; 1914年袁世凯下令全国恢复“祭孔”; 1915年又正式恢复学校的尊孔读经, 并亲临孔庙祭孔…… 尊孔复古,复辟帝制。 袁世凯在做什么,目的是什么? ①兴起标志: ②代表人物: ③指导思想: ④主要阵地: ⑤活动基地: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青年杂志》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 《新青年》(原《青年杂志》) 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合作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 他们在做些什么?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合作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合作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2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