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同济中法中心建筑设计.ppt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同济大学中法中心调研报告 目 录 设计师及其工作室简介 设计师简介——设计师:张斌 设计师工作室简介——致正建筑工作室 建筑区位及周边环境介绍 建筑的区位 景观分析图 道路分析图 建筑概况介绍及分析 建筑概况简介 建筑外立面分析 建筑内部解析 建筑的影响和意义 设计师及其工作室简介 设计师工作室简介 建筑区位及周边环境介绍 建筑的区位 景观分析图 道路分析图 建筑概况介绍及分析 建筑概况简介 学生模型展示: 建筑外立面分析 建筑内部解析 整个建筑布局形成既分又合的三个部分:南北两条进深相同的曲折连廊串联起大小不同的使用空间。教学、办公单元互相穿插后分别从空中和地下汇聚到最北端的公共交流单元,完成二元结构的“和而不同”的矛盾统一过程。教学、办公单元的教室和办公室都便于灵活分割.南侧的教学单元是单侧廊的布局方式.而北侧的办公单元是中走廊的布局方式.它们的西侧尽端都是大教室和大办公室。这种差异正是功能使用的需要。公共交流单元中含有1个250人报告厅和3个200m2多功能厅。以及地下展厅、咖啡吧和下沉庭院。地下室布置有45个车位的车库和设备用房。 室内图片展示: 建筑的影响和意义 奠基仪式 * * 设计师:张斌 1968年生于中国上海,1992年和1995年分别获得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建筑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5年至2002年期间任教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999年至2000年期间入选中法文化交流项目“150位中国建筑师在法国”,赴法国巴黎Paris-Villemin建筑学院进修,并在Architecture Studio事务所担任访问建筑师。2001年起担任《时代建筑》杂志的专栏主持人。2002年创立致正建筑工作室,并担任主持建筑师。2004年起受邀出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化学院的客座评委。 设计师简介 致正建筑工作室 成立于2002,团队主要成员有张斌、周蔚、陆均、宋佳颖、王佳绮、庄昇。主要经营的核心业务领域有建筑、室内、城市设计、景观 重要项目 2006-2007 苏州天亚水景城三期合院住宅 2006-2007 青浦练塘镇政府 2006-2007 青浦夏阳千禧商务中心 2005-2007 苏州天亚水景城二期合院住宅 / 在建 2004-2006 同济大学中法中心 2002-2006 嘉兴市体育中心一期工程主体育场 / 建成 2001-2002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中心商业步区 / 建成 2001-2004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C楼 获得奖项 2006第一届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佳作奖 2006 第六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 2006 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佳作奖 2004 WA中国建筑奖佳作奖 一、基地概况 同济大学中法中心位于同济大学校园东南角。西临一二九礼堂和一二九纪念园。北邻逸夫楼(原为德国中心,现为校部办公楼)。南侧是运动场.东侧紧靠四平路。基地西北角为保留建筑——旭日楼(将要改造为校部接待中心),其南侧正对纪念园有一片水杉林。一二九大楼是同济校园内现存历史最久的建筑群(建于20世纪30年代),位于建筑群中央庭院位置的一二九纪念园与基地内正对它的水杉林一起构成这一区域的景观和活动主轴。基地内需要保留9棵散落的雪松、梧桐、槐树、柳树等。这使得原本开阔的场地一下子显得局促起来。如何使新建筑融入校园空间是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逸夫楼 四平路 运动场 图中红点表示主要景观带相互耦合的空间体量与环境的互动形成了丰富多变的外部景观。保留的水杉林被办公单元、公共交流单元及旭日楼围合后成为建筑的入口庭园,并与一二九纪念园一起.形成校园中一个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建筑两个单元穿插处的屋顶水池和下沉庭院既丰富了景观层次.又使建筑本身成为纪念园空间和四平路城市空间的中介。南北单元在基地南部围合出另一个面向一二九礼堂的绿化庭院,这是一个相对内向的私密空间,为师生提供安静的交流场所,视线穿越透明的入口大厅以及底层阶梯教室与北侧水杉林园建立视觉联系。基地9棵保留的古树与建筑穿插呼应,明确这一建筑的场所特性。 两个教学、办公单元的公用门厅位于它们上下穿插的虚空部分,三层高的门厅把南北两翼连成一体。为了体现这一虚空部分作为建筑内外环境同一性的表达,门厅被构想成为一个完全由透明玻璃包裹的空间,甚至不用金属框架连接。公共交流单元另设单独使用的门厅,两个门厅都由围绕水杉林的环形道路出入。三个单元中的公共交通空间各有特色.在形式、尺度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教学办公单元门厅通透高耸.强化了两者的穿插关系北侧办公单元用一个往返直跑楼梯联系上下:南侧教学单元靠近门厅处用一个和屋顶同方向抬升的直跑楼梯贯穿上下.西端设置了一部弧形楼梯,公共交流单元的门厅将地下展厅和南侧屋顶

文档评论(0)

kfcel58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