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选修4第46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Word版含解析.docVIP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选修4第46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选修4第46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Word版含解析

选修四 第46讲 1.(2015·濮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 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归纳提炼材料中的三种“民族政策” 观点。 (2)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解析] (1)材料“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说明主张强行内迁少数民族于中原的策略,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材料“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说明主张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在其旧地设都督府管辖;从材料“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说明主张采取怀柔政策,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教之礼仪。 (2)从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巩固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来回答。 [答案] (1)观点:①主张强行内迁少数民族于中原的策略,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②主张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在其旧地设都督府管辖。③主张采取怀柔政策,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教之礼仪。 (2)评价: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团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巩固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2.(2015·宝鸡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元年,李世民就指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此后还多次指示臣下:“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轻出诏令。”“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李世民自己先后怒杀大理丞张蕴古和交州都督卢祖尚以后,又再三追悔,自责思虑“不审”,甚至斥责臣僚们不该不加谏阻,以致错杀了人,……因此当时虽然已有“三复奏”,即死刑执行前应向皇帝请示三次的规定,但他认为并没有解决问题,于是再又规定了“五复奏”、即决前一日、二日复奏,执行之日又三复奏的制度。并且规定:“自今门下复理,有据法合死而情可宥者,宜录状奏。” 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论君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的法制思想有哪些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君道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的影响。 [解析] (1)由材料一“用法务在宽简”可知唐太宗的法制思想是立法力求宽简;由材料一“不可轻出诏令”可见法令要力求稳定;“五复奏”可见对死刑严肃慎重。 (2)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李世民在位时的政治背景,可见唐太宗是吸取隋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政治上需要稳定,缓和社会矛盾;受“以民为本”思想的影响;第二小问,影响,法律的宽简、稳定、慎重,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推动贞观之治的形成,有利于经济恢复。 [答案] (1)特点:立法力求宽简;法令要力求稳定;对死刑要严肃慎重。 (2)原因:吸取隋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唐初政治上需要稳定,缓和社会矛盾;受“以民为本”思想的影响。 影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推动治世局面的形成;有利于封建经济恢复,生产恢复。 3.(2015·苏锡常镇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时八年兵燹之劫,苍生涂炭,今乱贼虽已荡平,寰宇大致底定,然疮痍尚未全复,朕坚拒臣工奏请上朕功德尊号。盖三藩之乱实因朕之误判形势而起,朕断不诿过他人。朕讵料俟准吴三桂撤藩之请,彼竟于康熙十二年背恩反叛。朕更未虑及吴三桂伪檄一出,各省兵民相率背叛。 ——史景迁《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