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能源与经济课件
能源與經濟 大綱 人與能源 能源與經濟 歷史能源事件 能源與環境 3E的平衡發展 經濟成長與環境污染 經濟成長與能源消費 3E概念 能源、環境與經濟Energy,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公平Economy, Environmental, and Equity 生產、生計與生活 經濟發展、資源利用、日常起居 基本生命需求 vs. 追求舒適生活 經濟發展vs.能源利用 『能源為經濟之母』 經濟發展vs.環境污染 生產活動:消耗能資源、排放污染 自然資源折耗與環境品質質損 思考 能源與經濟的重要性…. * * 普羅米修斯偷得火種及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 人類近代文明,則可回顧到1760至1830年間於英國的工業革命。當時工業革命造成了歐洲社會、經濟、文化及產業重大的改變,而其中在產業上較重要的特徵包含有: 採用了新的基本原料,主要是鋼鐵。 採用新的能源,包括了燃料與動力,如煤、蒸汽機、電力、石油與內燃機等。 在交通運輸及通訊上有重大發展,如蒸汽火車、輪船、電報及無線電等。 將科學應用於工業日益增多。 人與能源 現今世界人口約在67.5億左右(2008年),比1950年多了約42億。而世界人口的預測結果則顯示,到了2050年的總人口數很可能超過95億,其所衍生的糧食、水資源、能源及環境等問題都將成為人類與環境共存的重要課題。 人與能源 美國自西元1800年到2006年的能源消耗分佈圖 資料來源:朱雲鵬等,『福爾摩沙報告2004』。 Source: 能源統計年報 .tw 一般而言,先進或已開發國家(developed country)的能源消耗量往往甚高於開發中國家(developing country) 或未開發國家(under developed country);換言之,消耗能源較多的國家,通常其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也越高。 台灣自1997至2006年每年GDP與 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分佈圖 明顯地,近年來隨著GDP的逐年上升,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也跟著攀升,且攀升幅度高於GDP。此正說明著目前為止,經濟成長與能源及資源的消耗呈現高度的正相關。 歷史能源事件 第一次「能源危機 (energy crisis) 」 1973年10月爆發以阿戰爭 (Arab-Israeli war),國際原油價格暴增三倍。 2.第二次「能源危機 (energy crisis) 」 伊朗革命 (Iranian revolution) 發生於1978到1979年間,結果油價由每桶22美元暴增至44美元。 3.美國總統雷根於1981年解除油價管制,在此期間,世界石油的消耗總量減少14%。 4.OPEC組織為奪回對原油市場的分配權,因而增加產量並降低價格,結果於1986年油價幾乎降成1981年的三分之一。 歷史能源事件 5.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使得世界油價驟升並達到8年內新高。 6.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全球石油庫存的增加及兩年的暖冬,促使國際原油價格降至20年內的最低點。其後的一年由於國際市場的強烈需求及OPEC的減產,造成油價上升3倍。 1990年代末期,由於美國經濟衰退,加之2001年發生911事件,造成油價下降近一半。2004及2005年持續對石油的強烈需求、石油庫存的吃緊及石油蘊藏的不確定性,因而於2005年中葉將油價推至歷史新高。 歷史能源事件 近年及未來數年,大部分石油需求的成長將可能來自於開發中國家,尤其是中國大陸及印度。同時,石油供應主要仍來自於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事實上,除了新興國家對石油強烈需求等,近年來政治因素 ( 如伊朗發展核電 )、氣候變化 ( 如2005年卡崔娜颶風等 ) 、國際恐怖活動、人為油價炒作及全球經濟狀況等皆會導致世界石油價格十分敏感且強烈波動。 2008年1月3日油價達每桶100美元以上後,此一指標性數字曾代表高油價的時代正式來臨。但隨後由於美國次級房貸事件造成金融風暴,使得全球經濟遭受極大衝擊,進而致使油價急速下跌。 歷史能源事件 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1月24日止國際原油價格變化圖 能源的運用事實上猶如刀之兩刃,雖然其對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的演進有莫大的貢獻,但過去以來能源的開發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傷害、破壞及污染等。整體而言,能源使用對環境造成重大的影響有: 空氣污染(含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粒狀污染物等) 酸雨(acid rain) 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es)排放所造成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現象 臭氧層破壞(ozone depletion) 核廢料(nu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