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选修课教案2
选修课教案
课题
走近陶潜
授课时间
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通过本课了解诗人的身世、诗歌内容、诗歌风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相关知识。学习陶潜的高尚的品格,和与众不同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
媒体手段
讲授与探究相结合,重在引导学生能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到底怎样才能收获古典诗词教学的良好效果?《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为选读古诗词,提高鉴赏能力指出了一条可行途径:“选择作品,可以按时代,也可以按作家,或按题材、风格、文体等,分类组合,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分到合,或把握共同特征,或比较不同特点。”本节课就以此标准,让同学喜欢陶潜,走进陶潜的诗歌世界,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
教学内容区
陶渊明和他的田园诗
课程导入
一般人理解的陶渊明(365年-427年)悠然飘逸,好像没有吃过什么苦,实际上并非如此。
少时感受人生艰难
小时候,陶渊明受过正统的儒家教育,跟一般孩子一样要读书、要学琴,只是他读书并不抱守宗派,也不寻章摘句,而是不计得失,不拘形式,随性所至,以会意为主,重情趣、重体悟。他弹琴也是如此,主要是为了娱乐生活,舒畅心情,有时也寄托玄远的意趣。所以他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饮酒》二十首其十六)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从小志趣高尚,热爱自然,说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又说“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但他却切切实实感受过人生的艰难。
陶氏家族虽然曾经辉煌过,到陶渊明这一辈已经败落至萧条。陶渊明七八岁就失去了父亲的爱护,“少而贫苦” ,“弱冠逢世阻”,为了生活,东奔西走,像耕田、砍柴、打水、编草鞋等活都干过。但“母老子幼,就养勤匮”,所以29岁后出来做江州的祭酒、做将军们的参军。当然陶渊明“猛志逸四海”,出仕也有实现理想抱负的初衷,但按他的性格是不愿意做那些处理琐碎事务的小官的,可他还是去尝试了,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也注定了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最终选择。
并非不关心政治
一般人觉着陶渊明不关心政治,逍遥田园而已。如果联系他所处的时代,仔细体味他的作品,我们发现陶渊明实际上是一位政治感觉敏锐,政治情操忠贞的诗人。
由于王国宝乱政、司马道子父子专权,晋朝内乱加剧,民不聊生,隆安三年(399年),发生了孙恩起义。次年,朝廷诏命桓玄都督七州军事、领荆州及江州刺史;陶渊明寄希望于桓玄,到其幕府任职,曾奉命出使建康。桓玄这时控制着长江中上游,正准备寻找时机篡夺东晋皇权。陶渊明当有所察觉,因此,后悔离开亲友,后悔离开自己喜好的田园生活,“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其二),表示迟早要回归田园。
次年冬天,母亲孟氏去世,他归田守母丧三年。果然,元兴二年(403年)12月,桓玄篡位,改国号为楚。元兴三年(404年)刘裕以勤王的名义攻入建康,驱逐桓玄,陶渊明又寄希望于刘裕,于是出为镇军将军参军。
次年,转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开始出仕时,陶渊明还有实现少时“猛志”的想法,但越来越认识到在仕途上难以有所作为,越来越清楚仕途的凶险,也越来越厌倦官场的生活。故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中感慨:“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义熙元年(405年)8月,41岁的陶渊明在“家叔”的帮助下,最后一次出仕,做了离家百里的彭泽县令,但由于不愿意屈心抑志,忍受“折腰”之耻,80多天后,就弃职归隐了。
陶渊明不是孤僻隐士
陶渊明是非常乐意同“素心人”“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人,但他毕竟生活在现实之中,要同各种人打交道,何况渊明不是那种孤僻的隐士。所以,陶渊明交游颇广,除了隐士、田夫外,还有许多中下层官吏,如江州刺史后军功曹颜延之、左军长史羊松龄、张长侍、庞主簿、邓治中等,甚至有太守王弘一类的高级官员。
陶渊明交游很有些孔夫子“无可无不可”的境界,但也不尽然。陶渊明晚年贫病交加,一次,已经断炊几天了,江州刺史檀道济去拜望他,馈赠他粱肉,劝他出仕,被拒绝了。 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我陶潜哪里是贤能之人,我没有能力担当重任!与阮籍使用白眼一样,他给了檀道济一个没趣,但话语还是保持了基本的礼貌,显示了他的交游之道。他宁愿去乞食,也不愿意改变人生的追求。辞去彭泽令后的22年间,陶渊明再未出仕,一直到老死于家乡浔阳(今江西九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陶渊明在困窘的时候能够坚持操守,显示了他高洁超俗的人品。
陶渊明今存诗歌124首(不含联句一首),其中有大量以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为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