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Z002南方周末微软危机复兴路上最大敌人是自己
南方周末
微软危机:复兴路上最大敌人是自己
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发布自有品牌Win8平板Surface
过去十年间,微软这家堪称全世界财力最雄厚的软件巨人,几乎没有拿出什么像样的创新产品。它错过了搜索、智能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和社交网络(SNS)这些大生意,坐视四大劲敌――谷歌、苹果、亚马逊和Facebook的崛起或重生。其实微软曾无数次尝试过转型,只不过都毁于一旦。
微软能否打翻身仗,就看今年了。2012年,微软将刷新其几乎整条产品线,重新吹响“集结号”。
2012年6月到7月,微软召开了三场重量级发布会,连续发布了平板电脑Surface、新一代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 8(简称WP8)和新一代Office办公软件。
微软还将于10月发布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 8(简称Win8)。Win8是一款旨在打通平板电脑和PC的操作系统(OS),这意味着微软能将PC的新功能和应用很快移植到平板电脑和手机上去,赋予它们强大的办公能力。这是目前苹果和谷歌还未实现的令人激动的技术进步。
WP8和Win8,被业界视为微软自1990年代的Windows 3.0以来最重要的产品发布,也是微软反击宿敌苹果的新武器。
凭借着经久不衰的Windows和Office这两台提款机,微软依然财源滚滚。2012财年(截至2012年6月底),微软营收为737.23亿美元,净利润169.78亿美元,依然保持着对劲敌谷歌的领先优势――2011年谷歌营收379.05亿美元,净利润97亿美元。
但在2012年7月20日,微软公布的2012财年第四财季财报,爆出了自1986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净亏损4.92亿美元。这是在为5年前的一桩鲁莽的收购埋单――本季度减记支出收购数字广告公司aQuantive相关的62亿美元。
在人们的眼中,微软已成“明日黄花”。资本市场上,微软的市值与谷歌相差无几,而苹果则已超过微软两倍。2012年7月初,《名利场》杂志特约编辑库尔特?艾肯沃尔德撰文称,过去的十年对微软来说是“失落的十年”,引发业界的热议。
不管原因为何,过去十年间这家堪称全世界财力最雄厚的软件巨人,的确几乎没有拿出什么像样的创新产品(除了游戏机Xbox)。它错过了搜索、智能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和社交网络(SNS)这些大生意,坐视四大劲敌――谷歌、苹果、亚马逊和Facebook的崛起或重生。其实这些技术或产品中的绝大多数,微软都曾经尝试过,但均未有结果。
20年转型未果
其实早在1990年代末,手握数百亿美元现金的微软就曾开始向互联网转型。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1995年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你指尖的信息”,提出互联网将会兴起,人们可通过网络实现图片分享、地图导航、电子支付等应用。
1995年微软成立了互联网部门MSN,几年中通过收购或合作推出了一系列互联网服务。五年后,微软提出.Net战略,又推出Passport认证服务,旨在将微软所开发的各种软件与互联网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从一家软件公司向服务公司的转变。
但在进入21世纪初的短短几年中,微软出售、中止或砍掉了上述所有项目。其客观原因是由于“9?11”事件后,网络泡沫破灭,而美国司法部对于微软的反垄断审查差点使微软被分拆,微软决定收缩战线;主观原因在于,当时的微软不知道如何从互联网中赚钱,早期的MSN也一直亏损。
直到2004年谷歌上市,互联网市场回暖,微软才意识到当初的撤离是个错误的决定,2005年3月,微软通过收购Groove公司,将其创始人、Lotus之父雷?奥兹(Ray Ozzie)招至麾下,期望他帮助微软实现向互联网的转型。
奥兹随后继任了盖茨留下的首席软件架构师(CSA)一职,他将微软的门户、电子邮件、搜索、地图等所有互联网服务集中于Windows Live的统一品牌下,试图打造“软件+服务”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并搭建了Azure云计算服务平台。
但互联网大战实际是一场“入口”之争,微软一开始认为浏览器是互联网的入口,冒天下之大不韪地在Windows上捆绑IE浏览器,打垮了著名的网景公司。
随后,它以为门户网站是战略要地,眼里的对手是当时鼎盛的雅虎。因此微软早期的互联网战略以门户网站MSN为中心,搜索引擎只是它的一项服务。对于搜索与广告之间的商业模式,微软毫无敏感。到2007年3月,微软才把搜索和网络广告部门合二为一,之前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事业部。
据《浪潮之巅》一书记载,直到2004年谷歌上市前,比尔?盖茨还认为Linux开源社区是微软的主要对手,而谷歌只需一两个部门就能对付。
直到谷歌的AdWords关键词竞价开启了网络广告的金矿,微软才明白搜索引擎是互联网的真正入口,而且是一台永不停歇的“自动印钞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