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洒山区铸师魂报告
爱洒山区铸师魂
(师德报告讲座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叫柏纪荣,是来自赣榆县黑林中心小学的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汇报的题目是《爱洒山区铸师魂》。
1984年6月很有希望考上名牌大学的我,却出人意料地选报了第一志愿----师范,实现了我中学时代就想当“孩子王”的梦想。毕业后分配到一所山村小学——黑林镇大树村小学任教,在这所山村小学里,一干就是21年 。21年里,我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更没有什么超凡卓越的壮举,我只是做了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应该做的平凡小事。
人生路漫漫,杏坛情悠悠。回顾自己所走过的21年的风雨历程,我由衷地感谢党组织对我的关怀和培养;由衷地感谢人民群众对我的信任与尊重。三尺讲台见证了我21个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相伴我的是那一群群天真活泼的孩子。21年,无论山外的世界多么精彩,无论自己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我都没有动摇扎根山区、痴心从教的坚定信念。
1986年8月,中师毕业的我,怀着一腔真挚的反哺之情回到家乡赣榆县黑林镇大树小学任教。当我一踏进校园时,看到那低矮的校舍、破旧的门窗、斑驳的墙壁、“缺脖断腿”的桌凳……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但当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神时,我不禁一阵心酸,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猛烈地冲击着我,把我和孩子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我想:既然选择了从教,就要植根于教育这片沃土,精心培育祖国的花朵;既然我选择了当一辈子“孩子王”,就必须履行自己的诺言,将一颗红心和毕生精力无怨无悔地奉献给生我养我的大山,为山村的孩子们走出大山铺平道路。从此,我坚持手执一把教鞭,立足三尺讲台,在“情”字上花功夫,在“爱”字上做文章,以此报答党的教育之恩,人民的养育之情、山村里父老乡亲们的厚望。
农村教学是清贫的,更是清苦的。没有教参,我只能自己跑出去借回来抄;没有挂图,自己就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我带领学生在这所农村小学,搬过砖,铺过路,漆过门窗,油过桌凳,油漆工、泥水匠、搬运工的活都干过。下课我与孩子们一块儿跳皮筋、踢毽子;课余与孩子们一起干农活做游戏,冬天与孩子们一起打雪仗滚雪球。
参加工作二十一年,我始终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在21个春夏秋冬里,我视教育事业如同自己的生命,视山村里的孩子如同自己的儿女。
1992年和我带一个班的李永起老师升为教导主任,他的班主任工作无法再承担下去了。我主动提出义务代理班主任,当时我本身就带了两个班的数学课,还有四个班的音乐课,同时承担着全镇的教研工作,再加上班主任工作,我的工作量大大超过了负荷,领导虽然很过意不去,但考虑到当时确实抽不出别人来做这项工作,只好答应了。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压力也更大了,而且家中还有一个未断奶的小孩。面对这一切,我没有畏难。为了便于自己一心扑在教学上,我毅然给不满周岁的孩子断了奶,送给婆婆带着,自己则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可是,在我送走孩子的第5天,回老家看孩子的路上,我的腿不慎被车撞伤,医生和校长都嘱咐我多休息几天。但我心中牵挂着学生,硬是叫丈夫用自行车驮着我到校上课,只休息了两天就心急火燎地上班了。有不少亲朋对我说,“你不要命了?你是不是昏了头了?”我只是淡然一笑,深情地说,只要是工作,就得有人去干!
我爱教师这一工作,我更爱我的学生。多少年来,我始终坚持只要有学生生病,再怎么忙也要去探望。一次,家住西石沟村的周海静同学得了肺炎。放学后,我顾不上回家,骑车近三公里跑去看望她。因为海静父母双亡,一直跟着奶奶过日子,我放心不下,怕海静年迈的奶奶照顾不了她。就这样,我连续7天在学校与海静家之间跑了7个来回,小海静的冷热、吃饭、用药,我都帮着过问。每当老人看见我跑这么远的路来看望她孙女时,都十分激动地连声道谢。小海静的病情好转了,她看着妈妈的遗像喃喃地说:“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我说世上还有老师好啊,我有天底下最好的老师!妈妈,您听见了吗?”……就在这天下午,天黑了我才回到自己的家门口。这时我才想起,自己不满六岁的儿子还在发高烧,我赶紧跑到屋里看儿子,丈夫怨我不顾家,儿子也一个劲地喊:“妈妈,你不要我了吗?”我的内心真的有些愧疚、自责,但是在歉意中无不欣慰地自言自语:没事就好。转而对丈夫说:我爱儿子,可我的学生也不能没有老师的爱啊!谁叫俺是当老师的呢!
1999年在我所带的三(1)班里,有个聋哑女生,名叫刘蕾,家住单店村。这个学生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逝了,父亲嫌她是个哑巴,加上一些邻居“哑巴上学有啥用”的闲言碎语和异样的目光,一向心理脆弱的小刘蕾失学了。家访时,我看着自己的学生那双无助的眼睛,不禁想起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话——“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老师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我被这发自肺腑的忠告深深地感动着,“一个也不能少”的强烈责任心使我毫不犹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