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命科学前沿与现代生物技术进展解读
生命科学前沿与现代生物技术进展 令利军 一、脑科学计划 二、3D生物打印技术 三、脑机接口与脑脑接口 四、基因组编辑技术 五、单细胞测序技术 六、艾滋病与肿瘤治疗 七、转基因食品与安全性 一、脑科学计划 美国科学家John OKeefe(约翰·欧基夫)、挪威科学家May Britt Moser(梅-布里特·莫泽),以及挪威科学家Edvand Moser(爱德华·莫泽),因发现了大脑中形成定位系统的细胞,而被授予了201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毋庸置疑,现代神经科学已经取得了革命性进展,未来它仍将是科学发展的大势。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将在脑科学领域有何作为? 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科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表示,目前,国内专家已基本达成共识:我国应集中资源、凭借某些领域的优势解决当下最迫切的社会需求,发展预防和治疗脑疾病的诊疗手段,尤其是神经发育疾病、精神类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据蒲慕明介绍,大多数我国脑科学专家认为中国“脑计划”应侧重社会需求,以“脑健康”为计划的主题。主要的研究应聚焦在脑工作原理和与脑重大疾病相关的前沿领域上。它将在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以微观、介观和宏观尺度研究动态脑网络工作问题,尤其重视幼年神经发育疾病、中年精神类疾病和老年神经退行性病变(如阿尔兹海默症,又称老年痴呆症)的机理研究和研发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的手段。我国丰富的脑疾病样本资源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脑疾病模型将为中国特色的脑研究提供独特优势。 中外专家认为,“脑计划”比“人类基因组”难至少几百倍,所以这个计划更需要国际合作。 二、3D生物打印技术 3D生物打印技术 3D 生物打印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新的领域,2013年世界经济论坛确定了全球新兴技术的10 个方向,其中就包括3D 生物打印技术。 3D生物打印技术的优势: 可以实现组织器官的快速构建; 可供选择的细胞种类丰富; 能够完成复杂器官的精确打印; 免疫排斥反应小。 3D生物打印技术的应用方向 1. 推进人体组织器官再生研究 人体组织再生研究是当前的热点研究领域,目前,用3D 打印技术打印人体器官已经成为可能。2013 年3月,美国科学家实现了人头骨的3D 打印,并且获得 FDA 批准;2013年7月,美军资助的3D 打印皮肤和肾脏研究取得突破。 3D生物打印技术的应用方向 2. 辅助新药研发测试 目前,药物测试需要大量受试动物,通过3D 打印技术,科学家已经打印出人造肝脏组织,有望取代动物用于新药测试,获得更好的测试效果,同时可以大幅降低研发成本。 此外,利用3D 打印技术进行动脉、肾脏和特定细胞打印,可用于模拟人体对药物的反应,有助于选出安全、高效的药物。 3D生物打印技术的应用方向 3. 促进活体细胞培养 荷兰Twente 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使用纳米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了迄今为止最小的金字塔,用于培养细胞。这种微型金字塔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三、脑机接口与脑脑接口 所谓“脑机接口”技术,指的是在大脑与假肢等外部设备之间建立一条直接传输大脑指令的通道,在神经通路损坏的情况下,利用计算机解读脑部信号,进而控制外部设备。 2013年2 月,美国杜克大学与巴西的研究人员成功对大鼠进行了“脑脑接口” 实验实验。 2013年6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科学家首次实现人类意念远程遥控直升机飞行。 2013年8 月,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首次进行了人类之间非侵入式脑脑接口试验,一个研究人员能通过互联网发送脑信号,成功控制远在校园另一侧的同伴的手部运动。 目前,脑机接口技术面临两个技术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如何把设备植入大脑,并且保证这个设备能够在使用者几十年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正常运作; 第二个难题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从病人大脑中获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解读。为了进一步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使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脑机接口的研究者们正在努力攻克这两大难题。 四、基因组编辑技术 基因组编辑技术 2013年1月,麻省理工学院、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基因组编辑新技术,可通过添加或删除基因精确改变活细胞的基因组。 这一技术有可能为我们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廉价方法,用于操控生物体生产生物燃料、设计动物模型研究人类疾病、开发新疗法,以及其他潜在应用。 五、单细胞测序技术 近几年来,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的科学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成果有望为一些重要的医学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单细胞基因组扩增新技术(MALBAC)最早由哈佛大学谢晓亮教授发明,相关论文2012年发表于《科学》 (Science)杂志。该方法通过形成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生产工艺导引解读.doc
- 生产技术管理试题解读.doc
- 生产楼施工方案解读.doc
- 生产率与效率lecture8-随机前沿效率1解读.ppt
- 生产现场安全员(高级)解读.doc
- 生产现场生产效率提高的方法解读.ppt
- 生产环境与健康解读.ppt
- 生产现场5S管理解读.ppt
- 生产管理TWI解读.ppt
- 生产管理系统专业知识题库解读.doc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名校卷).docx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必刷).docx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完整答案【全国通用】.docx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夺冠系列).docx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夺冠系列).docx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真题汇编】.docx
- 2025年公路交通运输技能考试-九江出租汽车驾驶员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docx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考点梳理】.docx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精品】.docx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名师系列】.docx
文档评论(0)